第十二章 移營(第1/2頁)
章節報錯
鮮于銀不敢下令了,那句“大漢養士四百載”的話,殺傷力太大,今日若逼死劉襄,他的名聲就臭了。
有些事,在大漢朝你可以做,但不能說,更不能讓人知道。
今天劉襄這麼一鬧,讓他進退不得,只能命人去稟報太守張舉。
這難題讓太守去解決吧,反正他沒辦法,他可不想背黑鍋。
而他的部曲也不敢上前,瘟疫太嚇人了,誰往上衝誰是傻子。
雙方就在營門外對峙,一方是鮮于銀和太守張舉的私兵部曲,有七八百人;
一方是劉襄,一個人。
營裡的郡兵莫名其妙,不知道啥狀況,不是說他們成了平叛的功臣了嗎?可是看見外面的私兵,都知道情況不妙。
至於這些郡兵為什麼不支援劉襄?才見一面,聽了兩句話而已,誰都不是傻子。
劉襄裝作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擋住了鮮于銀和他後面的私兵部曲。
心中卻在犯嘀咕,這事搞得場面有點大,不知道該怎麼收場了。原本只是良心不安,想著勸一勸,後來,怎麼就發展成這樣了呢?
衝動了,太沖動了,腦子一熱就衝出來了。這不行啊,作死的人容易死啊,前兩天還勸自己要謹慎來著。
可事情已經到這一步了,怎麼脫身呢?
劉襄冷靜下來之後,發現忌憚他話語的只有鮮于銀一個人,其他人只是被瘟疫嚇住了。
必須把瘟疫的危害往大里吹,反正漢代對瘟疫的認識有限,在大漢百姓的認知裡,瘟疫這玩意誰碰誰死,劉襄說什麼就是什麼。
想到這裡,劉襄拱手說道:“鮮于都尉,非是襄造次,營中瘟疫兇猛,稍微不小心,真真是傾天之禍。若有得罪之處,還望都尉海涵。”
鮮于銀很厭煩,“別跟我說話,等太守決斷吧。”
雙方相看無言,只能默默等待。
約有半個時辰,太守派了個謁者過來,命都尉鮮于銀收兵。
那謁者劉襄見過,是徵召他來漁陽的李通。
李通跟鮮于銀說完話,走到劉襄面前,“太守令我傳話,治郡兵瘟疫諸事,由劉郎全權負責,若有差池,便斬汝頭。”
“煩請謁者轉奏太守,郡兵兵營無醫無藥,實難行事,請太守賜下人員物資,方可治療瘟疫。”
李通點點頭,低聲對劉襄說道:“君之言行,吾心感佩,太守處,吾會為劉君分說,只是吾聽說郡兵之中暗藏波瀾,劉君定要當心。”
劉襄揖手相謝。
鮮于銀帶著他的私兵部曲走了,太守張舉的私兵仍然有三百人左右,繼續封鎖街道。
局勢緩解,劉襄鬆了一口氣,郡兵兵營之中兩千多病患必須儘快治療,還有一千多屍首,必須儘快火化。
可是,能幹活的只有兩百人,勞力不足,柴炭不足,藥物沒有,消毒所用的石灰、鹽都不夠。更加上軍心不穩,山頭林立,統屬混亂,這種爛攤子,真的很難收拾。
不能陷在這個泥沼之中,束手束腳就什麼都幹不成。
看了看一直在遠處圍觀的郡兵人眾,他們跟劉襄不是一條心,各有各的想法。
劉襄若想在這營中做事,就必須得用他們,得拉攏他們,許給他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