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此前話語,某記下了,待某回來再與先生詳談。”

二人行禮告別,鄧茂目送劉襄進帳休息,轉身走遠了些,便讓侍從取馬來,要連夜去尋程志遠。躊躇了一下,又對旁邊侍從說:

“選兩個伶俐的人,跟在宜程先生左右,護衛周全。”

頓了頓,又加重語氣說道:

“記得,要時刻護衛先生周全,記住了嗎?”

侍從抱拳行禮道:“唯。”

交代好了侍從,鄧茂便帶著幾個人騎馬穿營而走。

………

劉襄告別鄧茂,轉身進帳篷找了個皮子鋪了,又拿過布衾裹在身上,把火盆拉到身邊,這才感覺暖和了許多。

農曆二月的幽州正在倒春寒,還是很冷的,這個季節正是傷寒的高發季,在漢代,傷寒可是了不得的瘟疫,會死很多人。

漢代對傷寒的認識有限,對傷寒的傳染沒有完整的認知,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還得二三十年後才寫出來。

劉襄想把傷寒傳染到兵營裡,其實並不太難,他計劃先傳播,再放點流言,引起一定的恐慌。

然後,以會治療瘟疫的方式,聯絡人脈,上書太守,能被徵辟最好,不能也無所謂,他會以醫者的身份進入軍營。

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就能擺脫黃巾了。

嗯,計劃通。

順便刷點聲望,畢竟,能治療瘟疫,怎麼著也是個人才。

憑此聲名,找個諸侯投靠,混個官噹噹,只要不參與什麼奪嫡、黨爭之類的汙糟的事情,至少也能富貴一生。

誰會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得罪一個能治療瘟疫的醫者呢?是吧?

雖然會死不少人,但劉襄也想活下去啊。

他會盡全力的整理應對瘟疫的各種措施;

他會盡全力的研究治病救人的辦法;

他以後會救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的人會因為他而活下來。

劉襄的眼淚突然流了下來,他雙手掩面,不敢哭出聲。

他知道外面有人看守,他不敢讓人知道他的軟弱,他絕不能情緒崩潰,他要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緩緩的撥出來,雖然咽喉中帶著顫音,但他終於把眼淚擦乾淨了。

在這個亂糟糟的黃巾軍營中,劉襄想要努力的找一條活路。

他一遍一遍的回想著關於這個時間段的歷史事件。

他一遍又一遍反覆推敲著脫身的計劃。

他真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他真的只是一個曾經活在安樂平寧的現代社會的種花家人。

他沒什麼大的志向,也沒什麼野心,他沒遭受過苦難,也沒高光的成就,他沒什麼不滿,也沒什麼執念,他只想平平安安的好好的生活。

事情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

他要為了活下去就弄死很多人。

該不該踏出這一步?他該怎麼辦?

誰能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