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同意周培公辭官,卻給他保留了爵位,只是讓其淡出朝堂。

這下,陳廷敬想拿周培公的事情做文章,或者拉攏其本人的算盤基本落空。

神龍大學可是是在臺灣啊,想拉攏,可惜太遠,鞭長莫及。

陳廷敬有些不甘心,準備了這麼久,這就完了?那我們的彈劾,算是有用還是沒用?

夏國這算是保護周培公?還是不想真的不想用他?

正在陳廷敬低頭思索皇帝的目的的時候,忽然發現一道寒光射來,一陣寒意襲來,讓他不自然地打了突,一抬頭,發現卻是皇帝凌厲的目光。

“這個眼光竟然比康熙看起來還嚇人。”

陳廷敬第一次對韋宇龍產生了畏懼,之前他還覺得這個政治上有些稚嫩的皇帝很好糊弄。

只聽皇帝對幾個都察院的官員道:“御史是朝廷吏治之根本,愛卿的所做朕很欣慰,以後再接再厲。”

韋宇龍嘴裡說欣慰,但目光卻沒有半點欣慰的意思。

“不過……”

皇帝語氣一轉,接著道:“官員乃民之父母,民乃國之根本,朕希望各位愛卿把心思都放在百姓身上,百姓過得好,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才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因此,朕不希望看到愛卿們只盯著朝堂,應該把眼光放低一些,百姓有不滿,自然會反應到朝堂,明白嗎?”

韋宇龍這樣說,是要敲打一下陳廷敬,告訴他這件事到此為止,再敢挑起內鬥,朕下次射來的可不僅僅是目光。

“這個皇帝,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他會不會已經看出什麼?看來以後小心為妙。”

這是陳廷敬的心聲。

君臣兩個唱了一次雙簧,周培公辭官,韋宇龍立刻提拔黃州知府于成龍接任吏部尚書,算是空降,不過左丞相的職務,卻沒有再安排人。

有些聰明人明白,這是給周培公留著呢。

韋宇龍還把吳江縣令郭琇直接從縣令的位置,直接提拔到都察院,任右僉都御史,直接從七品升至正四品。

他這麼做,就是要限制一下陳廷敬,這也是周培公前一天晚上建議的,也讓御史們真的關注百姓,把那些在其位,不為民辦事的人,都給清理掉。

不過陳廷敬他們這次的彈劾,也不是沒有效果。

周培公離開西南後,三路大軍各自為戰,進攻東川的禁軍攻擊順利,已經攻克重慶府、瀘州等地。

但只剩下雲南和西川吳三桂,在進入滇各個城池安排重兵,使得吳六奇和沐劍聲卻遭到了吳軍的激烈反抗。

加上少了周培公這個總指揮,兩路大軍並無協作,進展十分緩慢。

不過清軍那次大敗以後,本來八旗兵馬嚴重不足,此時的科爾沁對蒙古在韋宇龍的命令下,對各旗發起偷襲,佔領大片草原。

家被偷了,蒙古八旗驚恐之下,紛紛帶兵回援,沒想到呂留良親率兵馬,和科爾沁兵合一處,大敗蒙古八旗,將直隸以北的蒙古各部全部劃歸科爾沁治下,從此京師以北無憂。

這樣帶來的效果,是清軍兵力更加不足,根本無力支援湖北。

因此,張勇的軍隊在武當派的幫助下,於六月底佔據整個湖北,清軍根本無力還手。

都察院那幫人,在韋宇龍的敲打後,果然不敢再胡亂彈劾,而是把目標放在陳廷敬之前建議的真正的吏治和百姓身上,還真的弄出不少貪汙腐敗、魚肉百姓的官員。

而且郭琇這人十分正直,身後又有皇帝撐腰,他發現那個御史無中生有,想挑起內鬥,他馬上就給皇帝密報。

朝中算是初步穩定,一切開始運轉正常。

七月初,張勇準備順江而下入川,從後背打敗吳三桂大將王屏藩,佔領劍閣,配合洪熙官,對川地吳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西川平原已成囊中之物。

張勇和洪熙官進軍順利,畢竟兩人帶的都是精銳禁軍。

可吳六奇的大軍,有大半是當年清軍投降過來的,戰鬥力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