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事?”

韋宇龍立即坐了起來,他平日在朝堂上,發現大家一團和氣,內閣成員也是齊心協力,沒想大夏國成立剛一個多月,就發生黨爭,他想想都有些害怕。

“奴家只是發現了一些端倪,雖然高軒和培公身在丞相位置,但朝鮮的官員人數眾多,又掌握了都察院和御史,似乎誰也不服誰的苗頭。”

“我知道了,這些朝鮮官員在李棩的時候,就斗的是你死我活,現在又來?”

韋宇龍剛才的好心情完全被破壞,拳頭捏的咯吱響。

他不怕都察院監督彈劾官員,就怕因為彈劾而彈劾,為了爭取利益而彈劾,而不是為了朝廷和百姓。

果然,當天下午,內閣送來的奏摺裡,就有蘇荃說的那幾封彈劾摺子。

姚啟聖徵兵的事情,是韋宇龍授意的,也是內閣批准的,至於說不顧民力,雖有道理,卻有些牽強。

賤民本來就沒有土地,一直依附於權貴地主,韋宇龍鼓勵賤民墾荒,增加土地面積。

估計是那些官員怕百姓從軍太多,他們僱不到更多便宜的佃戶,來耕種自家土地,或者是為了利益。

至於陸高軒,那就更冤枉了,這個丞相被韋宇龍拉著研究新藥,還要負責“多寶龍涎丸”的生產,自然政事上就會耽擱一些。

任人唯親,想必是讓兒子陸沐林擔任的商部侍郎的事情,這件事也是韋宇龍同意的。

因此,他大筆一揮,寫了幾個字:“朕已知曉,此乃朕授權之事,無需再奏。”駁回了這些彈劾。

結果第二天朝會,政事商議完畢,幾個御史還是當堂對兩人進行彈劾。

這下弄得韋宇龍這個皇帝也很鬱悶,罵又不能罵,畢竟彈劾人是他們的工作,明朝御史連皇帝都敢彈劾,何況大臣?

因此只能把駁回的原因和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金錫胄原來是李氏朝鮮的兵曹判書,也就是兵部尚書,現在只是兵部侍郎。

尚書如果尚書是韋宇龍手下的功臣來擔任,他心服口服,但皇帝卻找了姚啟聖這個,他聽都沒聽過,也毫無功勞的乾巴老頭,他很服氣,這才上書。

現在金錫胄聽得韋宇龍要對遼東用兵,他立即覺得機會來了,憑藉上次勝利的威勢,一定能將盛京拿下來,便出列上奏:“陛下,臣願帶兵征討遼東!”

“現在冰雪未融,新兵剛剛招募,尚需操練,軍馬也未齊備,愛卿忠心可嘉,但還是等一個月再說。”韋宇龍見識過他的用兵水平,真怕他不是清軍對手。

“新兵可繼續操練,臣只需帶定州、平壤三萬人馬,定能把整個遼東,變成我大夏疆土!”

金錫胄卻十分自信,覺得上次一個書生帶兩萬多人都能打的四萬滿清騎兵丟盔卸甲,自己現在三萬對三萬,難道還不能取勝?

周培公等人同樣擔心這個盲目自信戰敗,剛要開口勸阻,卻見皇帝對他們使了個眼色,讓他們暫時不要多言。

韋宇龍坐在龍椅上,心中沉吟:“現在朝中已經有黨爭的苗頭,何不用戰爭轉嫁一下矛盾,也讓李氏王朝那些舊臣看看,他們自己到底行還是不行!”

打定主意,他站起來點頭笑道:“好,金愛卿既有替朕開疆擴土之心,朕封你為徵遼大將軍,帶領定州、平壤兵馬三萬,沐總兵所屬兵馬一萬,共四萬大軍,於三月出兵遼東!”

“怎麼還要帶什麼沐總兵?”金錫胄雖然不樂意, 但還是躬身領命。

安排完出兵,韋宇龍走下龍椅,剛才的笑臉也沉了下來,冷聲道:“眾位愛卿,大明亡於什麼?李氏朝鮮亡於什麼?黨爭的危害有多大,你們都忘了嗎?事情剛過來不到半年,朕發現朝中竟有黨爭的苗頭,你們難道想讓滿清再打進來?”

“不要把眼光放在黨爭上,有那功夫和心思,多想想怎麼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你們誰要是在這方面有想法,有功績,不用爭,朕自然給你們加官進爵!”

“臣等有罪,謹記陛下訓示!”

一群大臣被韋宇龍說的低著頭,齊聲請罪。

“哼!你們好好想想吧。”

韋宇龍袍袖一甩,離開大殿,走了。

回到寢宮,他還是揉著額頭,連連搖頭。雖然當皇帝很風光,卻也不能隨心所欲。

雙兒看自家相公面色不好,過來幫他拿掉龍冠,在他的額頭輕輕按摩著,說道:“相公,雙兒有個好訊息要告訴你!”

“什麼好訊息?”

雙兒微紅的俏臉中透著幸福,神秘地道:“人家可能要給相公生個兒子了!”

“大功告成,親個嘴!”

韋宇龍立即把朝會上的不快拋之腦後,一把將雙兒抱起來,原地轉了好幾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