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韋宇龍都遲遲無法睡著。

儘管郭雯雯姐妹已經回來,也說密信送到了周培公手裡。

他感覺給李棩獻的計策太過厲害,也不知道周培公有沒有辦法化解,如果自己戰船真的被這一計策燒了大半,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現在只能希望周培公和施琅能成功化應對這一火攻計策吧。

七月十七,圍城還在繼續,由於官府下轄的糧鋪不再出售糧米,引起城中抱怨聲一片。

可這還沒完,第二天府衙和軍隊開始行動了,衙役和士兵們在百姓中逐家逐戶地搜查糧食,哪戶人家一冒炊煙,馬就會被巡街的兵丁發現,他們立即就會門搜查。

這些士兵不僅搶奪糧食,還會順手將百姓的財物一併帶走,更是讓民怨沸騰。可百姓又能如何?只能哭泣,哀求,卻換不回絲毫憐憫。

雖然李棩的本意只是想保證軍糧,好能堅守城池,可帶來的效果卻是如此。

與此相比較的是,官紳富戶所住的區域,依然炊煙淼淼,絲毫看不到士兵進府搶奪糧食的事情。

又過了幾天,城中便多了許多的乞丐和流民,這些人在一天前還是普通的百姓,或者就是所謂的賤民,他們糧食被搶,飢餓迫使他們來到富人居住之地,希望能得到少許的施捨。

七月二十日夜,漢江江面忽然出現無數大大小小的船隻,這些船隻上沒有士兵,全部堆滿了柴草,從上游和下游浩浩蕩蕩地向著琉球軍隊的戰艦飄來。

這些船隻快要達到漢城附近時,一隊一千多人朝鮮騎兵出現,將手中的火箭射向這些小船,一時間大火在江面瀰漫開來。

李棩早早便得到訊息,立即下令召集文武大臣,準備在城頭觀看這個在漢江之上上演的“火燒赤壁”。

兩條蜿蜒的火龍,沿著江面迅速向琉球水師接近。

琉球軍“很快”發現了江面的火船,他們“驚慌”下,立即掉轉船身,用火炮對著火船一陣猛轟,同時派出五六十艘船隻,對火船進行攔截。

琉球軍隊火力密集,也打沉了不少火船,可畢竟船隻太多,片刻後便和攔截他們的小船撞在一起,引起了更大的火勢。

琉球軍眼看攔截不住,揚起風帆向邊打邊退,反而向一起集中,只要那些攔截船隻全部燒完,琉球這隊水師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李棩眼看計劃成功,滿臉盡是興奮,下令道:“出擊!”

城中早已準備就緒的三萬守軍從東南西三個城門衝殺而出,排山倒海般對岸上的琉球陣營殺去。從南門殺出的是兩萬步兵和弓手,東西兩門則各清一色五千騎兵。

少了艦船上的炮火支援,朝鮮軍隊的攻擊速度果然比上次快了許多。雖然琉球軍營中還有幾百門大炮,可面對三萬人的軍隊,殺傷力還是小了不少。…

人到一萬,無邊無沿,兩萬多步兵組成十個衝擊方陣,更是聲勢浩大,在密集的箭雨保護下,前排步兵舉著盾牌,不斷向前推進。

而江面的艦船還在和火船糾纏,無暇顧及岸上的情形。

兩個側移的一萬騎兵如同黑色的地毯覆蓋在地面上,對著琉球軍隊在江邊一字排開的陣營衝擊過去,巨大的轟鳴聲,讓整個漢城都為之震顫。

李棩和其他大臣臉上滿是激動,而韋宇龍手心卻不斷冒汗,有些後悔幫他們出了這樣一個計策。

韋宇龍從城頭向下看,琉球的陣營應該有一萬多人,現在面對三萬人的衝擊,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擋住?

不過,他還是覺得,自己的軍隊有了這次洗禮,以後面對滿清軍隊,便完全能夠,這也是他最初出主意時,其中一個打算。

等朝鮮的騎兵距離琉球軍陣還有四十丈的位置,槍聲再次響成一片。

朝鮮的騎兵這次有了準備,迅速分散成兩隊,從兩側對著琉球軍隊奔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