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改革發展 (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將兩個權利收回後,至此,原來的五龍門徹底和政務分離,只負責管理中原那些教眾和少許軍務。
地方上按照中原制度,設定知府、縣令等一眾官員,替代五龍門來管理各處。
除了上面那些,他還成立神龍內閣,陸高軒、周培公、許雪亭、蘇荃四人為第一批內閣成員,替自己分擔政務、提出建議、執行政令。
那個時候沒有周末,因此他規定,每逢三六九在王宮大殿開一次集會,接見各級官員,商議政事,其他時間,都是內閣辦公。
軍隊方面,原來神龍教除了新軍和禁衛軍,都是其軍隊還都是隊長、小隊長這種配置。因此,韋宇龍這次從上到下,全部實行總兵、副將、參將、都司、千總、遊擊等軍銜制,讓整個軍隊指揮起來就比較方便。
最後,等秦天明抵達琉球后,認命他為赤龍門掌門使,唐英光為黑龍門掌門使。
至於無根道人和張淡月,韋宇龍將張淡月的內力也給吸走,本來是想處死兩人,可秦天明和唐光英冒死為二人求情,尤其是秦天明,願意自掏腰包,把無根所貪銀兩還上。
看在兩人忠心的份上,韋宇龍只好將無根等一干人,發配到尼布楚一帶,也算落葉歸根。
不過在下達處理結果後,他還是告誡全體教眾,這次只是看在無根道人是教中元老的份上才破例,如果有人膽敢犯同樣的問題,絕不姑息。
改革命令發出之後,韋宇龍對科技部又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雞籠以南的地方又建立一個造船廠,利用哪裡豐富的森林資源,可以打造更多艦船。
同時還下令繼續購買鐵器,製造武器的同時,還號召研發鐵甲船,改良火炮火槍。
韋宇龍自己不懂這些,他只提供發展方向,具體怎麼做,他相信國人的智慧應該不比西方人差,只要重視,絕對比洋鬼子們做的更好。
韋宇龍還在臺灣以及琉球大力開辦不同的學堂,每一個年滿六歲的兒童不分男女,都要上學,還不收學費。
少年時期,不但要學習傳統的國學,還要學習算學,史學、德育、音樂,同時還設定體育課、武術等,增加下一代的體質,也讓他們更有血性。
青年時期,他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學習天文、地利、醫術、物理、洋文等知識。同時要求選拔官員時,首先要品德第一,再因才取用。
韋宇龍自己也以身作則,開始學習朝鮮語,為去朝鮮做好準備。
在清朝時候,不識字的人數比例相當高,韋宇龍計劃在五年以內,將文盲率減少一半。
同時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他還下令在臺灣建造一所“神龍大學”,在首裡城北面,建造一所“神龍講武堂”,專門培養軍事人才。
在稅賦方面,將人頭稅改為土地稅,並降低稅額,給百姓減負,同時鼓勵手工作坊、製造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用商業來彌補農業上稅收的不足。
由於中原的銀票在臺灣和琉球無法流通,為了方便商業活動和百姓的生活,韋宇龍下令禁止金銀流通,建造造幣廠,鑄造龍形的金幣、銀幣、銅幣,方便結算,防止火耗而滋生的貪腐。
並在琉球檯灣各地城市建立官方錢莊,供人兌換貨幣的同時,還有開具金票和銀票的作用。
改革的事情十分繁雜,好在他現在地盤不大,他個人聲望又高,並沒有多少阻力。
這些改革措施,陸高軒、周培公和陳永華都十分佩服,且全力配合,事情進展的倒是十分順利。
經過一連串的改革和整頓,如今的神龍教除了名字還沒變,其實已經宛如一個小朝廷。
百姓的生活不但更好,軍隊的戰鬥力也進一步提升。
不同的是,神龍教沒有太監,沒有宮女,只有一些侍女,而教主身旁,也只有雙兒這個丫頭伺候。
別說京城康熙,就是比起以前的延平郡王,都顯得有些寒酸。雖然韋宇龍現在很喜歡權利,但卻不想被一群太監天天圍著。
另外,在從臺灣弄來的那批文獻藏書中,韋宇龍竟然意外發現一部分《永樂大典》抄本,雖然只是一萬一千多卷,不過其中記載的東西卻還是深深震驚了他。
對於這本名聲極大的鉅作,韋宇龍是如雷貫,卻耳從未見過。
大概翻看之下,不由對華夏文化更加佩服。
這部鉅著,不但包含經,史,子,集等傳統國學,還天文、地理,醫術、工藝,農藝等知識,簡直無所不包。
不過這本書當初編撰之時,是為了弘揚永樂皇帝的文治,韋宇龍卻組織人將其中一些內容整理出來,編撰成為學堂教材,有些的印成書本,供市場流通。
這樣做也讓華夏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