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王爺要商議大事,不想讓我知道。”

“什麼大事?”

楊溢之一臉沮喪,卻沒回答。

韋宇龍從楊溢之的神情,大概猜到,可能是吳三桂想要造反,不願意楊溢之知曉。

“一個月前,雲南來了一些人,和王爺商議大事,我只是面露不滿,王爺就很不高興,就將我調到府外當值,十天前,又讓我帶人出來保護公主。”

楊溢之說道這裡,又喝了一杯酒,繼續道:“王爺多疑,要不是我收到韋兄弟的信,當時出言反對的話,很有可能像兄弟說的那樣,性命不保。”

韋宇龍馬上明白事情的經過,也暗暗捏了一把汗。

慶幸當初自己多了心眼,不然楊溢之這個好漢,就變成了人彘。

“楊大哥,你信得過兄弟嗎?”韋宇龍想要知道事情的原委,便試探道。

“韋兄弟,你不遠千里,送信給我,這份恩情,自然沒的說。”

楊溢之明白,自己性格耿直,要不是韋宇龍這封信,自己會被平西王滅口也說不定,畢竟王爺商量的事情,乃是身死族滅的大事。

“兄弟無意中打聽到,平西王有不軌的舉動,也知道楊大哥心直口快,這才寫信提醒。”楊溢之既然信任自己,韋宇龍也就小心地道。

楊溢之臉色一變,馬上問道:“你怎麼知道?”

“朝廷在雲南自然有探子。”

韋宇龍不能說自己未卜先知。

“看來皇上果然對王爺有所堤防,不過這些難怪。”楊溢之苦笑一聲,說道:“可笑我家王爺,還以為大事能成。”

“楊大哥既然不看好平西王所為,不如辭官不做,回遼東老家,豈不是好?”

韋宇龍不敢馬上說出拉他依附自己的話,只能先讓楊溢之脫離吳三桂,再做打算。

“我金頂門本在遼東,後來我和家父追隨王爺替大明保衛山海關。在一次戰鬥中先父不幸受傷,雖被王爺救下,可先父還是重傷不治,他臨死之時吩咐我,以後誓死保護王爺周全。”

楊溢之沒有回答,一臉痛苦之色,似乎是在自語道:“後來王爺投降滿清,金頂門也被清軍剿滅,我和倖存的師兄弟只好追隨王爺,來到雲南。王爺當初背叛大明,我無話可說,畢竟崇禎已經死了,可這還沒過幾年,他又要背叛大清……”

“楊大哥,你的父親他老人家臨終時候,也不知道後來的事情,要是知道平西王如今這樣,估計也不會給你那樣遺囑。”

韋宇龍只能先勸他不要傷心。

“韋兄弟,你說我應該怎麼辦?我實在不想再看王爺做出造反賣國之事。可我現在人微言輕,不敢對王爺進言,更不想妻子因此而遭難。”楊溢之一邊說,一邊大口喝著悶酒。

韋宇龍暗想:“既然他這麼問我,自然那是有了背叛吳三桂的打算。”

於是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我和楊大哥當初在京城一見如故,不如趁這個機會,結拜為兄弟如何?”

“韋兄弟是朝廷欽差,又是皇上的身邊的重臣,我豈敢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