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宇龍的話,讓九難一陣黯然,片刻後才到:“宇龍,你就能想到這一層,比起習武之道,便是更加難得。”

“我只是覺得,那吳三桂貴為平西王,麾下雄兵百萬,豈是那麼容易說殺就殺?”

韋宇龍謙虛一句,旋即又道:“不過師父,以您老人家的身份武功,要是振臂一呼,不知會是什麼一個情形?”

九難沉默不語。

幾人正在說話,臺上鄭克爽見大部分群雄贊成結盟說法,這才繼續說道:“會盟不可無盟主,不如咱們推舉一位有名望,大家佩服的英雄出來,以後齊都聽他的號令,共謀大事。”

“終於說到正題了。”

韋宇龍聽完,急忙打起精神,觀察群豪的反應。

群豪聽說要推舉盟主,雖然有些贊同的聲音,但群豪中,有半數開始猶豫,怕影響自己地位,或被人牽制。

有些甚至有門戶只見的掌門幫主,低下頭,不再表態。

你鄭克爽聰明,其他人也不笨,都有自己的打算。

臺上的鄭克爽本來以為的提議會得到大家的支援,此刻瞧的眾人反應,一時不知該怎麼去說服他們。

這時,前面座位上站起形貌清癯的老者,對臺上臺下拱手道:“各位英雄,在下顧亭林,雖不是學武之人,但對吳賊恨之入骨,才受馮老英雄相邀,參加這次盛會。”

在場之人,有些聽過這個名字,知道他是當時大儒,急忙還禮。

顧亭林接著道:“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剛才鄭公子的提議,老夫覺得很有必要。”

鄭克爽正有些尷尬,聽得顧亭林之言,頓時喜上眉梢。

只聽顧亭林接著道:“不過在座的英雄都來自天下十八個行省,不如咱們一省結成一盟,一共組成一十八個殺龜同盟,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那樣以來,豈不是更會各自為政,沒有帶頭人,很難統一調動,說不定會被吳賊各個擊破,不知顧先生如何處置?”

正在高興的鄭克爽立即提出自己的疑問。

顧亭林受邀來參與河間府“殺龜大會”之前,便已深思熟慮,覺得群豪齊心要誅殺吳三桂,本是一件好事。

可這百餘門派由一人統屬,勢難辦到。現在既然要推舉盟主,眾人為了爭奪“盟主”之位,不免明爭暗鬥多生嫌隙,不如分按照地域,分成十八個盟,而每省推舉一俠盟主也容易得多。

只是沒想到這個受邀來主持大會的鄭公子,覬覦盟主之位,不肯放棄,一時有些為難。

群豪有些覺得鄭克爽說的有理,有些人覺得顧亭林說的也沒,一時間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個簡單,十八省各推薦一名盟主,再由十八個盟主,推舉一個總盟主出來,方便來居中聯絡,不就行了?”

忽然角落處,傳來一個青年的聲音,眾人全都一愣,覺得此方法最好不過,都向聲音傳來的地方瞧去,正好看到說話之人,是一個臉上黑乎乎的年輕人。…

“這位小英雄說的很有道理。”

顧亭林覺得這個建議確實解決了分歧,還能讓大家都能接受。

在場的英雄,瞧著青年,都不住點頭,可對於他的身份,都有些迷茫。

說話的正是韋宇龍,他坐下後,便把打狗棒別在身後,其他人都沒看到。

只有少數幾人聽到他說話,立刻便認出他來,當下一陣欣喜。

“去把各門派登記的記錄拿過來我看看。”

馮難敵沒認出化了妝的九難,更不認識韋宇龍,忙叫來一個弟子,拿來今天記錄,想看看這個說話之人屬於什麼門派。

“這個簡單的方法,我怎麼就沒想到呢,讓他出了風頭,氣死我了。”

臺上的鄭克爽有些氣惱和後悔,不過盟主當不成,當個總盟主也不錯。

正想著,就聽韋宇龍繼續到:“不過再下還有個提議,盟主的職責,只是聯絡本省英豪,一起對付吳三桂,至於各門派、各幫各會的事務,盟主無權干預。而總盟主,只對十八個盟主負責。”

“說的好,小英雄,你是什麼門派的?”

“正該如此。”

“小英雄有見識。”

“我們支援小英雄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