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太史子義,你當知我為人如何,我既已隨了孫伯符將軍,豈有背叛之理!”祖郎厲聲答道。

“你我曾有舊誼,今日我才沒有突然襲你,以好言相勸。我固然知你忠義,但大丈夫當隨明主,劉將軍奉詔討逆,勢在必勝,孫策助惡為逆,必將敗亡,望你好自思之!”

“哼,休要再言,郎雖不多讀書,但也知士為知己者死之道,孫將軍不念舊仇,待我甚厚,我絕不會叛之求榮!”

“你真的不願意歸降劉將軍嗎?”

太史慈又再問一遍,他實在不想和祖郎動兵。

“廢話少說,你我如今各為其主,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只弟們,殺。”

祖郎說著拍馬向前,直奔太史慈衝去,他手下的兵士跟著往前直衝。

太史慈無奈,果然如自己所料,祖郎不願意歸降。

這些聚眾為賊之人,往往會更講忠義,雖然以前襲擊過孫策,但是孫策打敗他之後,不但沒有殺他報仇,還收他為將,這讓祖郎心存死忠之念。

現在只能將他斬殺,再假扮他的兵馬去誘開城門這一策了。

太史慈長戟一揮,怒喝一聲:“殺!”

拍馬直迎祖郎而去。

祖郎並沒有與太史慈相鬥過,但是也聽說太史慈曾經與孫策打成平手,又斬殺陳武,知道這是個猛人,不敢大意,與太史慈二馬相交之後,舉刀便砍。

雖然雙方都是丹陽人,但彼此大都不認識,衝到一起後,混殺成一片。

祖郎武力上不如太史慈,但也不是弱到一擊就敗那種。

二人打了十幾個回合,太史慈所統兵馬只有兩千人,祖郎卻有三千人,人數上佔了優勢,而且他們也都不弱,略微佔了上風,再打下去,大概會勝。

可就在這時,後面突然奔來一隊人馬,喊殺而至,身上所穿戎服正和太史慈的兵馬一樣,原來是劉備的人。

這些人馬正是曹成所統,他放過祖郎後,便開始在後面尾隨,想等太史慈將祖郎勸服。

然而沒過多久,探卒便跑回來稟報,說是前面打起來了。

雙方打起來,就說明談不攏,祖郎不願意降,既然太史慈都勸不降,自己再去勸也沒用,而且現在雙方已經打起來了,怎麼勸都沒用。

要勸,也得抓了祖郎,或許那時候再勸他會降。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自己都必須領兵從後面殺去。

於是,他帶著兩千人馬殺來。

前後夾擊之下,祖郎的人馬就頂不住了,後面的人開始亂起來,往前面退擠逃去。

可是前面也有敵兵,而後面擠來的人,又讓前面的人心生恐懼,無心再戰,正想辦法逃走。

這時祖郎與太史慈打了三十幾回合,因為前後被攻,祖郎心裡焦急,只想快點斬殺太史慈,好讓自己衝過去,跑到春谷。

此時,祖郎剛剛避開太史慈刺來的長戟,正要舉刀砍去,卻又見太史慈的長戟再次刺來。

因為急著想要速戰速決,祖郎心裡越急,表現就越慌亂,趕緊回刀來擋,可是已經慢了,只能閃身一避,手臂被長戟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