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星期了,他每次組隊就必定要指揮權的事情,也早就被所有青訓選手熟知了。

期間也不是沒爆發過沖突。

為什麼?

因為這是選拔賽啊。

指揮本身就是一個職業選手非常吃香的標籤,一個會指揮的職業選手跟不會指揮的選手,身價甚至可能差距一倍還要多。

戰術思維越優秀的選手,理應得到更多的優待。

而一旦進入莊南的隊伍。。。

首先,拿到一分是肯定的。

但是同時,因為莊南的節奏太過優秀,把整把比賽幾乎變成了自己的個人秀。

所以導致隊伍其他位置總是顯得沒那麼亮眼,在對眼跟團戰這兩方面拿分反而更難了。

這是肯定的。

因為莊南很會遊走,那麼莊南遊走幫助了你以後,你這算自己對線拿到的優勢嗎?

不是的。

相應的,你對線能力沒展現出來不說,如果你打團稍微出點問題,就會導致裁判員這樣的映像。

“明明中單已經幫了他,結果還是打成這樣。”

“都這麼幫了,團戰居然這麼艱難?這不行。”

你打的好是理所當然,打的差就是隊友幫你的優勢你沒發揮。

這誰頂得住?

所以這種情況下,反而是輸了的那邊,除了莊南以外的其他分拿的更多一點。

再加上莊南又牢牢的手握指揮權,你連表現自己戰術思維的能力都沒有。

這就太難受了。

所以第一個星期組隊到莊南以後那種抱大腿的喜悅消散以後,不樂意跟莊南組隊的人非常多。

歸根到底,這是選拔賽。

選手需要表現自己,才能拿到更好的評價。

跟莊南在一個隊,所有目光都只會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這種事情,很少有選手樂意。

提起莊南贏了的比賽,給人的映像就好像只有他獨自carry。

前天的比賽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去大龍。”

莊南點上訊號,不容置疑的道。

然而此時,這個決策被打野認為過於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