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區,這是梁秋當時收服胡國後為其重新命名的,為了讓百姓產生信賴感,他倒也沒有去起其他花裡胡哨的名字,只是單單將國家單位改成了區域。

半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個馬上雄國,如今卻是已經風光易主。

不過儘管人變了,這裡的環境卻是依舊長存。

胡區,大多荒地,這也是之前梁秋擔心此處無法種植農作物的原因,不過好在靠近紀國的那一片依舊有著青草生長,那塊地界足以自供。

不過此次要看的還是由玩家戰場連線而出的中立區域,受了胡區本身的影響,這隨之生成的中立區域同樣是荒漠長長,荒涼無比。

胡區北關,一座軍營。

此刻最中心的指揮間內坐滿了各式文官武將,心思百種。

其中穿著熠熠白甲的韓信坐在首位,他的旁邊是李元軍和荊軻,再往旁邊都按照職位而坐。

此刻韓信坐在首位上,眾人的視線全部關注於他。

哪怕韓信向外出行了幾月,但是回來之後,他的地位依舊是無人敢不認可。

除了新晉的將領,這裡有近半以上的將領全部都是當初跟著韓信參與鎮北一戰的人,此刻他們腳下站著的地方,就是這位年輕主帥帶著他們打下來的。

其餘人或許只是聽了韓信的名聲,但心中終歸是會有一絲質疑,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比起說韓信帶著部隊攻下胡區,眾人更願意相信這裡面存在著運氣。

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就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特別是這種才二十多歲出頭的年輕人,每個人見到後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所以他們常常會把這一批人的成功歸功在運氣層面上,為的就是表現自己不比他人差。

不過這批人不信也就算了,但是當時參加戰役的鎮北軍將士們卻是親眼目睹全過程,他們參與在其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見證人。

這些將領都明白,這位比他們年輕十歲的白袍小將可不是什麼便宜貨色,對方在兵法戰略上的造化勝過在場的所有人。

曾經是有人不服韓信,但是這人早在半年前就被韓信以碾壓的實力給馴服後,此人之後甚至成了韓信手下最忠實的一批將領。

然而名聲再怎麼傳,韓信對此都是無所謂,有實力的人又豈會擔心別人誹謗?

而此時的韓信正在討論這場戰鬥的佈局,幾日前他回到胡區,在熟悉了鎮北軍新發生的變化之後,他便開始著手設立一份計劃方案。

這份方案是韓信在瞭解了青河關拒兵谷戰役後寫起來的,他雖然未親自遇到過敵人,但從案例上也能分析不少情報,而未雨綢繆做個提前計劃總是沒錯的。

所以韓信直接根據這場戰役的過程,擬定出一份行動計劃表,作為全軍的初步行動。

還在皇城時,他直接將這份計劃表交給了梁秋與郭嘉品悉,二人看過後都覺得這份方案很詳細,甚至直接多抄寫了幾個備份,修改之後發給了青河關和粵湖關做研究。

想要在三十日內滅掉一個國家,可不是什麼嘴上說說的小事。

雖然此刻梁秋與仇衝行兩人的兵力相近,但在有三十天的時間限制下,難度無疑會被增大。

不過樑秋又怎麼會不知道,要知道他當時為了一波剿滅紀國國內不穩定的勢力,可是臥薪嚐膽潛伏了數月,裝了一季節的無能皇帝。

拿下仇衝行可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但是梁秋已經做好了與對方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雙方都做足了戰前準備,打算給對方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