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雷與電 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仙錢(第1/3頁)
章節報錯
相較於化境以下的道者,倘若誰與誰存在爭執,大多都是打過再說。
然而對在三界之內的天道者,皆是以和為貴,這其實還是凡夫俗子,甚至是化境以下道者的福氣。
林羨的衝動,一招單修沭所創的狂劍訣第七式劍絕,就將神界天君的手臂斬開,中年人不追究,是中年人對林羨跟天君倆人做出的讓步。
這場界與界的瑕疵會晤,事後不管結局如何,中年人都會將天君的壓勝銅板,再解下一枚來,這也是規矩。
中年人在這裡已經無話可說,一來他目前還沒有辦法直接填補裂縫。二來,凌顏的做法有理可循,不無道理,即便她願意獨佔全部靈氣,那也得有這個實力才行,之後會因為靈氣的珍貴,牽扯出一些其他道者的覷覦,那也都是凌顏自個兒的事兒了。
方才的那一招過後,林羨這才撤去了炎伐劍身內的靈力,讓炎伐恢復了本身的玉佩模樣。
林羨特別欣賞易文稚的頭腦,能夠將靈氣注入銅板之類這樣的生意行當,目前還沒有人能夠想得出來,這樣的絕大部分因素是由於道靈界靈氣的稀薄導致,一些個能夠吸納入體的靈體,有些修煉天賦的道者,基本都是直接包攬入體,事後再慢慢化為己用,可還沒有誰能夠闊綽到拿天地間的靈氣做生意。
即便他林羨這般的天道者,仍是很需要靈氣的協調,才能催生出道力,一些個他所知的仙家門派,在售賣蘊含靈氣的產物,他也都有觸及,於他而言,品質不過爾爾。
道靈界內,有那麼幾個地方盛產蘊含靈氣的農作物,長的經過數百年,短的數年,那可都是做了富甲一方的豪門望族跟豪紳。
從那千餘丈道裂縫之中倒流而下的靈氣,此時全部在凌元的行宮之上匯聚,已經有大水缸大小,皆是至精緻純的靈氣。
林羨感嘆道:“以前的星冥帝國往前倒五十年,全都是被蠻夷等十方勢力欺負的物件,三十年前那音冥帝國被你們所滅,蠻族也被尚尋領著五萬將士給踏平,如今也該到了星冥帝國飛黃騰達的時候了。這些易文稚想出來的法子,老夫想想就覺著真是個絕招,此後還看誰看不起星冥帝國,你凌顏就可以親自去好好說道說道了。”
凌顏笑道:“早在二三十年前,星冥帝國有蒼靈門的數次救濟,才能挺過來,此後也都再無誰瞧不起星冥帝國,全都是林門主的威望所在,星冥帝國不敢狐假虎威。”
林羨回想當初,說道:“是你們的爹孃走得早,要是他們還活著,老夫後半生不會這般寂寞,你們爹可是個酒仙,不光酒品酒量極好,還是個釀酒的好手,老夫曾跟他學過些手藝,這還沒學成呢,夫妻倆就好像約好了似的,雙雙走了,要是他們還在,就是看看星冥帝國如今的風貌,想必也就不會走了。”
林羨的自語,話裡有話,。
關於先皇生前之事,凌顏跟妹妹凌萱倆人,其實都不大記得了,更多的還是後來皇爺爺把持朝綱。只是當時還是公主殿下的凌顏凌萱倆姐妹,從皇爺爺口中得知,他們的阿瑪額娘是得了重病,才無疾而終。但是凌萱不瞭解的,做姐姐的凌顏知道一些,他們的爹孃是服毒自殺,爹孃倆人相隔不到一個時辰,先後走的。
當時跟先皇是至交的林門主連夜趕來星冥帝國,送來了救命聖藥,仍舊沒能留住她們的爹孃,遺體在龍床上躺得很安詳,當時的凌顏凌萱姐妹倆在床榻哭了整整一宿。
後來林羨想要抱走姐妹倆,卻被太上皇給阻止,理由也很簡單,皇室龍種,不能遺外。
可能是沒了爹孃的關係,他們的皇爺爺對待倆女也不算多和藹,所以凌顏跟妹妹凌萱倆人,童年幾乎都籠罩在陰霾之下,不過她們的皇爺爺總算撐到了凌顏登基。
林羨如今沒了看著讓人覺著老朽的身板,說話自然就也比過往硬氣活潑了許多,他道:“那怎麼行,此事一定要大張旗鼓,到時候擁有靈氣的銅板問世後,還得大擺宴席,你們國內的江湖宗門,仙家門派,都得請,來不來那是他們的事。總之一定要把國內的所有話語權,全部緊握在自己手中,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孫女兒凌澈重重點頭,她想要的,就是這個。
凌顏抬手捏了捏女兒的肩頭,說道:“朕會全照林門主說的做。”
林羨哈哈大笑,笑得那才叫一個爽快。
那邊寢宮上方的陣法看樣子不打算停歇下來,中年人準備離開此地,二郎真君跟隨中年人一道,卻被身後的林羨喊住:“真君大人請留步。”
二郎真君回過身來,問道:“林門主有何事?”
林羨意味深長地笑道:“其實老夫覺著吧,上次你打算給老夫的那把寶劍拜首,老夫收下的話,也挺不錯,可以增進咱們之間的感情嘛。”
中年人已經穿過他身前的虛空,回到了神界之上,二郎真君不願逗留,手一抹,一把玄光寶劍便拿在了手中,他將拜首寶劍扔給了林羨,說道:“下次可別再這麼噁心本君了,你我之間,哪裡有什麼感情可以增進。”
林羨笑著接過了寶劍拜首,反手持劍拱手道:“謝了,真君大人慢走,一有機會老夫就上來看你。”
二郎真君一步跨進身前的虛空,只留下一句:“再會。”
林羨手腕擰轉,寶劍拜首正手持之,上下打量一番,劍身光寒,凝霧成珠,隨後林羨又給玉佩注入靈力,赤紅的炎伐劍身瞬間暴漲而出,倆者仔細觀察過後。林羨覺著寶劍拜首果然是要厲害一些,甚至比他出道初期的厥犁都要好。
仙家寶劍的品質,就是要比下兩界的兵器厲害,這不可否認。
左尚尋見師父得空,這會兒才上前行禮:“徒兒尚尋,拜見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