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遼王朱啟真乃神將也!(第2/3頁)
章節報錯
於是朱啟就在遼東,和納哈出進行了一番撕扯和掙扎,戰況可以說是非常的焦灼,遼東絞肉機,也不過如此。
而朱啟覺得自己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但在其他的將領和應天府的那些大臣們眼中,卻感覺有些奇怪。
要知道咱們遼王殿下的名聲,那可是天下有名的年輕名將啊。
這納哈出以前也是遼王殿下的手下敗將,怎麼現在跟納哈出還打了一個五五開的呢?
要知道,在北線那邊,李文忠都已經突破長城,直接去漠南搜尋北元軍隊的主力部隊了。
雖然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穫,但這氣勢已經打出來了。
而傅友德和徐達那邊就更不用說了,同樣都已經可以做到主動出擊,並沒有哪個將領是歸宿在防線上防禦的。
應天府的那些文官們,雖然看不懂這些東西,但是多少聽那些武將們的解釋,也能夠明白一些了。
有些文官就懷疑,這遼王殿下麼不是浪得虛名,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和納哈出這等人五五開呢。
一時之間,竟然就有一種聲音出現,那就是遼王殿下之前打仗,全都是靠著別的將領。
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主意,也不像大家所傳言的那樣,真的是文曲星下凡,無所不能。
這樣的聲音雖然是少數,但在文成之中還是佔據了一定的份量。
不過,這些雜七雜八的聲音,很快就在一次朝會上全部都消失了。
這次朝會上說的也不是別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將各地送來的軍情報告,全都在朝會上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了一下。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統計各方的損失等等這些東西。
結果這些報告一張貼出來之後,那些人全都傻眼了。
原因不是其他的,就是因為看上去好像打得最糟糕的遼王殿下獲得的戰果,竟然是最高的!
這無論是北線還是西線也好,雖然明軍的將領都獲得了主動權,紛紛主動出擊,尋找元軍的主力進行決戰。
但元軍早就已經不是當年費拉不堪的元軍了。
他們現在已經多少恢復了,以前行動如風的騎兵的傳統。
想要找到他們決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如果深入大漠去找他們的王婷,又容易中埋伏,畢竟王保保還活著。
明軍的將領們若不是萬不得已,還是不願意深入大漠的。
而造成的結果就是,明軍的斬首數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
他們只是在大漠或者高原上面四處閒逛,驅趕著元軍,僅此而已。
而相比較之下,一直在遼河進行防守的遼王朱啟獲得的戰果,卻是空前的碩果。
僅僅開戰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遼王初起的遼河防線,雖然沒有一個明軍踏出過防線。
但在防禦的過程中已經斬首了近一萬人,俘虜了數千人之多。
要知道,這北元職業軍人總共才有多少啊?
這才兩個月的時間,就斬首一萬人俘虜數千人,前前後後加起來,有兩萬的有生力量都折損在了遼河的防線上。
也足以見到這北元對於遼河防線是如何瘋狂。
遼河防線上的明軍也不是少數,有十萬人之多,而正是有這麼多人數的保證,才能夠讓朱啟穩住防線的。
而朱啟覺得自己和納哈出打的是五五開,那些猜測的官員們也是這樣想的,這當然是實際的情況。
但巧合的是,就是這樣打的五五開的情況下,明軍損失最少的人數,卻能夠斬首最多的敵人。
換句簡單的話來說,這元朝的軍隊又是跨河攻擊,又是主動攻擊堡壘,這戰損可不是一般的大,但你不打又沒辦法。
你如果不主動進攻的話,高麗那邊可就真的成了李成桂的天下了,正是因為元朝不斷的進攻,訊息傳到高麗那邊,高麗的王侯貴族們才能夠紛紛舉兵反抗李成桂。
而北元那邊抱著的念頭,也就是等著高麗緩過勁來,反過頭來幫助北元了。
不過這個計謀現在看上去,還沒有等到高麗緩過勁來,北元的軍隊倒是要撞得頭破血流了。
於是乎,就出現了眼下的情況,什麼都沒幹,只是專心防守的遼王殿下,卻打出了最大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