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備戰!(第2/6頁)
章節報錯
而現在看到高麗如此不識抬舉,那也不用多廢話什麼了。
朱啟看到聖旨之後,也是心裡吐了一口氣,感嘆著不愧是千古一帝朱元璋啊!
自己還在前後擔心,不想和高麗和北元兩面開戰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大手一揮,管他三七二十一,把你打了再說。
這不僅僅是一種霸氣,更是一種自信。
朱啟看到朱元璋都如此表態,強硬起來,那自己也不用跟高麗這邊都羅嗦了。
直接拿著聖旨就去交給了李成旭,板著臉孔說道:
“李成旭啊,本王先前怎麼說來著?
這遼東也是你們高麗能夠隨意討要的嗎?
本王上報了皇帝,皇帝的意思,不僅僅讓你們不要再打遼東的主意,還要把鐵嶺趕緊還給咱們大明。
我知道你只是一介史臣,沒有這個權利,你把這聖旨帶去給你們高麗大王告訴他,現在趕緊來賠罪道歉,或許還來得及。”
朱啟一番話說完,揹著手就準備送客了。
那李成旭也是眼前一蒙,沒想到大明的皇帝居然如此剛硬二話不說,就要和高麗撕破臉皮了。
這外交的藝術難道不是應該互相周旋周旋?
這是李成旭不太瞭解大明瞭,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到崇禎皇帝自縊煤山而亡,整整200多年的時間裡,每一任皇帝,除了叫門天子,那就沒有一個軟蛋。
對外從來都是,要麼別廢話,廢話就給我幹。
明朝這邊的態度已經非常的強硬了,朱啟自然也會遵從朱元璋的意思。
而李成旭被驅逐之後,心裡面倒也沒有懊惱的情緒,畢竟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過李成旭打算回去的時候,朱啟還是和他語重心長的談了一番。
也不是其他的,就說自己和李成旭還是很投緣的,而這高麗如果膽敢對明朝開戰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這高麗國王定然是活不了多久了,他不希望看到李旭這樣有能耐的人,就這樣死在這種戰爭之中。
隨後,朱啟又有意無意的提到了李成桂,把李成桂給誇讚了一番。
直說李成桂有大王之姿,屈居一個庸才之下,當個將軍實在是屈才了。
又說自己的父皇朱元璋,一直以來都和自己說過李成桂這個人。
說這個人相當的有本事,如果他來當高麗國王的話,高麗國的國力定然不會是現在這樣孱弱的。
反正就是把李成桂抓著一頓吹捧,而這李成桂的本事,朱啟是知道的。
在國內,現在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這李成桂如果沒有造反的心,朱啟是絕對不相信的、
李承旭身為李成桂的堂弟,自然也會清楚一些內幕自己暗示的已經如此明顯了,朱啟相信李成旭回去之後一定會對李成桂說起此事的。
換句簡單的說法,這就等於是大明給了李成桂一個保證。
如果李成桂能夠站出來,將這昏庸的高麗王拉下馬去,大明願意承認他作為高麗的新大王。
朱啟就不相信這李成桂真的不心動,不過這個種子只是埋下去了,最後能結出什麼樣的果實,那就只能靜靜的等待了。
但和高麗的戰鬥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朱啟也做好了全力備戰的準備,只是又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他手底下沒有將領啊!
朱元璋雖然派兵過來,而且讓朱啟做好備戰的準備,但是聖旨裡面並沒有說要派遣著名的將領過來領軍作戰。
這倒不是朱元璋不想,而是手底下實在是沒有可派出去的大將了。
馮勝,傅友德等人全都在北線和北元對峙,徐達則是在西線和梁王那那邊的兵力對峙。
至於藍玉的話,剛剛經歷了胡惟庸的事件之後,朱元璋顯然不想這麼快的繼續啟用藍玉來作戰。
而至於其他的二線將領,在朱元璋的心裡,估計覺得那些將領的水平,並不比朱啟要高到哪裡去。
與其用那些二線的將領,倒不如直接用自己的兒子作為領軍的大將來對抗高麗的進攻。
朱啟想到這一點之後,也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