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進行交接的工作也只能等到去遼河再說了,而藍玉因為收到了朱元璋的聖旨的催促。

所以在和朱啟見過面,將張玉交給朱啟以後,就啟程返回應天府去。

藍玉名義上自然是接受皇帝的嘉獎,但實際上是剝奪了藍玉的軍權。

至於之後能不能領兵作戰,那就要看藍玉的表現了。

不過,按照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來說,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藍玉應該都會保持低調。

直到朱元璋對北元發起第四次北伐戰爭的時候,才會重新啟用藍玉。

所以當朱啟帶著手底下的人到了遼河之後,所見到的也僅僅只是藍玉名下的兩員副將而已。

不得不說,藍玉確實稱得上名將的稱號。

雖然在遼東建立防線,僅僅大半年的時間。

但已經把整個遼河防線建立的井井有條,固若金湯,這北元想要進攻大明不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對於張玉的水平,李祺和徐增壽本來心裡面是抱有懷疑態度的。

在他倆心中,自然也不會多覺得北元那邊的將軍有多厲害。

張玉雖然被遼王殿下看中,但兩人都自詡是遼王殿下的親傳弟子,一人手中都有一本朱子兵法呢。

怎麼想也是自己這邊比較厲害啊!

但這張玉到了遼河之後,雖然說的話不多,但朱啟每次給他安排的任務,都能圓滿的完成。

不僅如此,他只是走了一圈,就已經對遼河的防禦瞭如指掌。

而且在北元那邊的防禦,張玉也是知道許多情報的,這一來二去之下,張玉對於遼河防線的作用,甚至比藍玉還要大。

這行家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朱啟也是跟著徐達學過些許兵法的,雖然實際運用談不上多厲害,但憑藉著高超的記憶力,對於兵法是爛熟於心。

而這張玉到了遼河之後,對於防線提出的種種建議,也都在點子上。

邊上的徐增壽和李祺也是頗為驚訝,本以為只是浪得虛名的人,沒想到還真的有真本事。

不過一開始就讓張玉全全掌握軍權,對於朱啟這邊其他的將軍們來說,自然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朱啟就先讓徐增壽留守遼河,而張玉作為徐增壽的副將。

雖然名義上是副將,但朱啟私下裡也對他是一頓誇,只說自己已經考教過這個張玉了,他確實是有真本事的,有大謀略。

讓徐增壽沒事的時候多聽聽張玉的意見。

徐增壽是朱啟手底下的迷弟,對於遼王殿下所說的話,自然是點頭答應下來。

更別提這張玉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還是遼王殿下親自考校過的,想必問題不是很大。

徐增壽或許沒有特別大的本事,但他最好的一點,那就是非常聽自己的話,所以朱啟很放心的把他留在遼河這邊,管理軍務。

相信有徐增壽和張玉兩人,遼河的防禦也就沒有自己什麼好擔心的事情了。

朱啟安排好了防禦的事情,這才放心的回去了遼陽那邊。

不過朱啟知道張玉的本領,可以放心的離開,但其他的將領們可不知道張玉的本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