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的倒臺,在百官們的眼中,那就是毫無徵兆突然發生的。

明明皇帝陛下離開應天府的時候,還委託重任給胡惟庸,卻沒有想到,這半個月的時間剛剛過去。

在監國任上的胡惟庸,屁股都還沒把板凳坐熱呢, 人就已經進了錦衣衛的詔獄了。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胡惟庸黨羽眾多,上百官員都是為他馬首是瞻。

自然不願意輕易相信,胡惟庸丞相這一位千古名相就這麼容易倒臺的。

畢竟皇帝朱元璋可是非常信任他的呀,那位劉伯溫不也被胡惟庸丞相給拉下馬來,至今都不敢上朝當官嗎?

更別提皇帝朱元璋,將所有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胡惟庸處理。

包括前線的物資調配, 官員任命等等。

那隻要是胡惟庸送上來的奏章和建議,皇帝朱元璋都是大筆一揮,直接透過的。

甚至在朝堂之上,也是多次稱讚胡惟庸。

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倒臺了呢?

有些自以為是,自己聰明的人,就開始分析起來說,這是皇帝朱元璋故意要磨練胡惟庸丞相,順便打擊打擊他的銳氣。

畢竟成大事者,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啊!

這外面眾說紛紜,大家依然忠誠於胡惟庸丞相,起碼現在是這樣。

不少人想著這個時候,如果上書為丞相說情。

沒準等胡惟庸丞相安全出來之後,自己還能落得更好的好處。

於是,不少投機取巧的人,都開始給朱元璋上書為胡惟庸說情來了。

好傢伙,這朱元璋生怕沒把胡惟庸黨羽都給抓全了,這些傢伙自己送上門來了。

那不用說的, 名單都一一記下來吧,至於說這些奏章,那就不用回覆了,全都扣押下來,回頭都是證據。

而胡惟庸那邊,朱元璋也壓根不去見他,就把他關在詔獄裡面,錦衣衛沒日沒夜的審問著。

而這日子,一天天的推移著,其他的官員們,也就發現不對勁了。

為什麼到現在,胡惟庸丞相都還沒有被放出來?

不僅如此,那和胡惟庸丞相相當密切的官員,也都被一個個的抓了起來。

雖說沒有像之前空印案那樣,一口氣抓一大半的官員,但這一次抓捕的官員也不是少數啊!

這官署衙門的座位都空了快三分之一,而且每一天都有好幾個人被抓走。

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怕不是官署衙門都要被抓空了。

其實,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是想要把這大明官場上的這些官員全都抓起來, 然後重新換一批的。

誰知道他們和胡惟庸有沒有藕斷絲連的關係?

不過在太子朱標的力勸, 還有馬皇后的勸說之下, 朱元璋倒是沒有真正去實行這樣的事情。

只是把和胡惟庸最親密的那些官員入獄, 而其餘的官員稍作審問之後,便放了出來。

不過,三省六部這些官員肯定是幹不了了。

畢竟這些官員都是曾經上書為胡惟庸說過話的,都是一些趨炎附勢之輩,朱元璋肯定是不想用他們。

雖說這一切都是朱元璋做的,但在朝堂之中,不少人又開始紛紛猜測了這背後怕不是遼王朱啟在主導著。

仔細一分析,還真的有這個可能性。

先前,胡惟庸主動去招惹遼王殿下,朱啟就先把胡惟庸手底下的吏部侍郎給抓了起來,這等於一刀斬斷了胡惟庸的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