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歷史的輪迴,朱啟的決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洪武17年,正月。
馬皇后的去世,給這個新生的帝國帶來了抹不去的傷痕。
但時間終歸會抹去一切的傷痕,留下淡淡的傷疤。
雖說僅僅只是半年的時間,但曾經處於悲痛中的國家,如今已經差不多恢復了。
正月裡的大朝會依然要繼續著,來自各個地方的那些朝見的官員們,則已經在應天府聚集了起來。
而看到應天府上下素縞,也知道這個國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少的國家也為此帶來了弔唁。
就連一向和大明不合的北元,這時候似乎也很正經的突然過來弔唁了。
不過朱元璋知道這弔唁不過是為了緩和和大明之間的關係,畢竟在同時失去了遼東和雲南以及高原上的所有地盤之後,北元也知道自己現在完全不是大明的對手了。
大明如果這個時候出擊,他們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不過朱元璋對此也並沒有任何的表示,該冊封的冊封賞賜強的賞賜。
而這一次的朝貢和之前朱啟所定的規矩一樣,大明並不會直接給他們任何的貿易成功的東西,而是要讓他們用大明的鈔票來購買。
同時還必須要拿一些金銀珠寶來換鈔票等等,這對於明朝來說是完全不虧的事情。
不過朝堂之上很快就確定了,洪武17年必須要對北元發動最後的進攻的總基調。
畢竟帝國走過了17個年頭了,如果北元這個前朝繼續在草原上過得舒舒服服的話,這對於大明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朱元璋更是如此,他的志向是繼承曾經大元的領土,而北元就這麼橫在草原上,顯然不適合他的偉大目標和理想。
要說改變最多的那恐怕還是遼王殿下,遼王朱啟曾經對於討伐北元,可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
但是自從馬皇后去世之後,朱啟就像變了個人一樣,畢竟主動開始謀劃起了北元的戰事,更多的時候也會主動請纓,希望能夠隨軍出征。
而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他對於權利的追逐,只是因為在母后臨終之前答應過了,要盡全力的輔佐大哥朱標,不留任何的餘力。
更主要的是朱啟就算知道自己不想去,朱元璋肯定也會讓自己去的。
與其到時候自己當總帥全軍,不如現在主動出擊,讓藍玉當統帥,自己當一個掛名的就好了。
反正到時候打仗只需要聽從藍玉指揮,有什麼需要的自己再上就是了。
而他這樣的策略也確實挺成功的,經過了馬皇后的葬禮之後,朱元璋一下子就老了不少。
而他越發的感覺自己這一輩份裡面的將領都年紀太大了,再不培養年輕將領恐怕真的就來不及了。
就連之前被他軟禁和懲罰的藍玉,這時候都再次啟用了起來,讓藍玉去北方,討伐北元。
朱啟一聽這個結果,還以為自己主動出擊的戰略奏效了。
但卻讓他有點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藍玉是副將,而他這個遼王朱啟卻是主將。
不僅他和藍玉兩個人,就連燕王朱棣也一同被派去前往討伐北元。
除了他們三人之外隨軍的,還有馮勝等人,可以說是其目前大明能夠派出的天王軍團了。
不管如何這次名將還是挺多的,朱啟多少也有點放心了。
反正跑也是跑不掉的,抱不如就答應。
那樣早點把北元給搞定了,也算是幫大哥一個大忙了。
所以朱啟並沒有多想,很快就答應了下來,而討伐北元的事情已經準備了小半年的時間了。
因為馬皇后去世才短暫的耽擱,如今自然已經定下論調了,那就不要繼續耽誤時間了。
在洪武17年的2月份大軍就從應天府出發,沿途那些地方也都會派出軍隊到北方前線進行集合。
總計人數將有20萬人,由朱啟率領深入北方大漠,直搗黃龍,這一次一定要把北元的朝廷給一鍋端了。
而有關於北元的戰略,朱啟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想了半天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還是得靠藍玉啊,總結來總結去,自己還是躺平好了。
大明如此大的動作聚集了20萬的大軍,北元那邊自然不可能沒有任何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