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麗人會反抗?並不(第1/3頁)
章節報錯
說起發展科技的事情,在這兩年的時間朱啟南征北戰,而且一直留在應天府,都沒有回去遼東。
但遼東那邊自然也有人在那邊守著,起碼科學院的那些科學家們,這時候都在那邊按照朱啟提供的圖紙進行科學研究。
最主要的就是化學和物理,還有數學這三門學科了。
原先第1批的工匠,在知識儲備上面已經屬於大明頂尖的人才了。
甚至於那些自認為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在他們的面前,專業知識都是不如他們的。
看上去,反倒是那些飽讀四書五經的人更像是文盲,畢竟在朱啟的認知和衡量的概念裡面。
這些原先的工匠們,才是對自然科學掌握最多的科學家。
在完成了新式鋼鐵,以及新式的燧發槍,膛線炮,這些大殺器的發明之後。
又進行了地雷的發明,可以說這兩年這些工匠們是功不可沒的。
朱啟也很想研究一些烈性的炸藥,比如說TNT或者硝化甘油之類的東西。
但無論是TNT還是硝化甘油製造起來的話,難度都挺高的,而且成本也很大。
最關鍵的是朱啟並不知道其中詳細的過程,他只是在一些公眾號上看過,但這種東西普通的老百姓,又怎麼可能接觸得到呢?
所以朱啟也沒有辦法,憑藉著自己的記憶外掛,直接把這些化學炸藥給重複出來。
而那些工匠們,自然也沒有到直接跳過那麼多的化學和物理的前置科技,直接進行炸藥研究的地步。
只能說把這一方面設為一個研究的方向,讓那些工匠們自己嘗試,能否製造出有別於黑火藥之外的炸藥。
當然了,有關於炸藥研究的話,一些必要的措施還是要制定的。
比如說堅決避免高溫,以及不能在狹小封閉的空間做實驗,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提前說明的注意事項。
而朱啟在安全性方面做得一直都是非常到位的,畢竟這些工匠都是大明寶貴的人才呀。
他們如果因為炸藥實驗折損在這裡的話,任何一個人的死亡,對於大名來說都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而除了這些工匠,朱啟也有意地讓一些讀書人進入到他們的研究所之中,讓這些工匠們來帶領著研究所裡新來的讀書人一起進行研究。
有句話說得好,聰明的人不一定讀書好,但讀書好的人多半很聰明。
尤其是這些學者四書五經能夠考進國子監的這些學生們。
一個個的腦袋瓜子肯定都沒有太大問題的,四書五經別看他是純文科的內容,但真想要考得好的話也不是那麼簡單。
智商也是要有的,更何況他們數學學的也都是不錯的,而這些數學學得好的人,邏輯思維更是沒有半點問題。
成績好不能代表什麼,但起碼有一點,那就是他的腦袋瓜子肯定比一般人要聰明一點。
你不聰明的人,想成績好真的是太難太難了。
所以朱啟把這些聰明人吸納進研究所,也是希望他們能夠接觸到工匠們,掌握的那些自然科學之後,能為成為年輕一輩的科學家。
繼續這些工匠們的接力棒,當然也只是這樣的一個想法。
至於說後面能走到哪一步只能看事態的慢慢發展了。
不過從目前來看的話,起碼這些新一代科學家的培養計劃還是非常順利的。
而伴隨著新式學堂建立起來,教育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朱啟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主要新式學堂的教育方法永遠存在著,只要大明能夠繼續保持,現在對於自然科學的接納態度。
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對那些迂腐的讀書人把握住話語權,把這些自然科學都歸類於奇淫巧技就足夠了。
慢慢的用這些形式科學的科目,來取代四書五經,往後培養的那些讀書人都是對於國家發展有利的人才了。
畢竟一個國家想要強大,依靠的絕對不是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政治家們,依靠的恰恰是這些腦袋瓜子裡天馬行空的科學家。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讀四書五經的人就不好,起碼他們中有些人的才能也是非常令人欽佩的,就比如說劉伯溫。
而說到劉伯溫的話,朱啟最近也有一點頭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