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關稅和貨幣(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些來祝賀的使臣們,不用多說了,一個個的都在恭賀著大明。
希望能夠獲得明朝皇帝的冊封,成為大明的朝貢國的同時,也能夠保證自己的王位穩固。
畢竟有大明的保護,如果國家發生內亂的話,大明也定然不會置之不理的。
而朱元璋對於這樣的要求,自然不會拒絕,那些要求冊封的領袖,也都一一給予了冊封。
這對於大明來說,自然是宣誓主權的大好機會。
他們名義上就認同朱元璋是他們的皇帝,而他們的領土自然也是大明的勢力範圍了。
這其中以高原上的那些佛國,數量最多,而掌控了高原之後。
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也基本上在明朝的掌握之中了。
只是北面的北元勢力依然不可小覷,而明朝想要組建大規模的商隊,還得徹底解決他們的威脅才行。
其實朱啟都已經和朱元璋商量過,組建商隊前往中亞進行貿易的想法了。
這可是一筆很大的收入啊,要知道西方那邊,現在對於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巨大的。
在航海沒有辦法日常性展開的這個時候,絲綢之路的好處自然就不用多說了。
海上絲綢之路,也就是透過東南亞半島,不斷沿著海岸線抵達印度,再抵達阿拉伯半島,這條路線也可以開始開發起來了。
反正大明現在都已經發現美洲大陸了,如果不去開拓海上絲綢航線的話,那實在是有點浪費啊。
要知道這可是大量的好處,如果都讓中亞那幫人作為中間商,把這差價給賺了去,還不如大明自己組織團隊,然後去西方進行貿易和生意呢。
不過這肯定會受到中亞那幫人的阻攔的。
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陣衝突,肯定是有人要反對,說海上絲綢之路勞民傷財什麼的,與他人發生爭端,徒增傷亡云云。
那這些人真的都是腦殼子不好的,這絲綢之路帶來的好處是無法想象的,如果為了擔心怕別人和自己打仗衝突的,就放棄如此大的好處,那才是腦子不清醒的。
而朱啟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小事,海上絲綢之路,定然會引起大明和中亞,尤其是帖木兒帝國的矛盾。
而現在大明和北元還打得難捨難分的,如今的帖木爾帝國雖然剛剛起步,但是雄才偉略的帖木兒已經成年,而且還正在帶著年輕的帝國不斷的前進。
沒過10來年就要進入巔峰時期了。
朱啟也知道大明如果不把北元那邊安排妥當,就去招惹帖木兒的話,這肯定不是上上之策。
所以朱啟打算等到時局穩定之後再說此事了。
朱啟坐在那邊想著這些東西的時候,突然邊上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遼王殿下,遼王殿下!”
朱啟恍然愣過神來看向邊上,才發現是一個大臣正在喊自己的,而其他的大臣也都看向自己。
原來是朱元璋正在祭天的時候,喊自己上去和朱標站在一起,一同來完成儀式。
朱啟趕忙站了起來,對著面前的朱元璋拱了拱手,然後恭敬地說道:
“父皇這不合禮制啊。”
朱元璋笑著拉起了朱啟的手腕,然後說到:
“有什麼不合禮制的,這也是你大哥的意思,咱們都是一家人,你是咱老朱家裡最優秀的一個,讓你來跟著我一起祭祖,也是希望你以後繼續保持下去,這北元咱還等著你去給他收拾。”
朱元璋這麼一說,在看到邊上笑臉盈盈的朱標,朱啟也是隻能硬著頭皮站了起來,朝著臺上走去。
就見到文武百官都在臺下觀望著,而遼王朱啟身為朱元璋的第3個兒子,居然和太子殿下站在一起,隨後開始祭天祭祖的儀式。
前兩年,朱啟只是在臺下遠遠望著,卻沒想到現在都已經能夠在臺上跟著一起進行祭天祭祖了。
而朱元璋帶著兩個兒子祭天祭祖完成之後,又說了一些勉勵的話,無非就是讓大家同心共力,一定要開創大明美好未來,種種如此的話。
說完之後便是冊封那些首領們為朝貢國,給予他們各種各樣的好處以及貿易份額等等。
不過今年的朝貢確實與以往有所不同,以前的朝貢都是他們從大明這邊拿各種各樣的好處,而大明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
不過有朱啟把關之後,朱元璋也不再閉著眼睛讓他們拿那些好處了。
但凡是想要和大明做生意往來的都要交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