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九月,喜峰口外,亦乃集。

廣闊的草場之上,按照以往這時候應該是成群結隊的牛羊馬匹,在這裡低頭啃草飲水,肆意奔跑。

不過現在卻是一個個穿著明晃晃鎧甲, 手拿彎刀的草原漢子們,吆喝著,揮舞著自己手中的武器,快馬奔騰的集結著。

一片片的連營長達將近數里地,而這一片聯營之中,一個巨大的帳篷,無數草原上的貴族們此時聚集在帳篷之中,商討著接下來即將要打的戰役。

他們的主將納哈出就坐在主營地之中, 看著麾下的聚集起來的部落首領們, 一個個都是義憤填膺的表情。

毫無例外的,都在怒斥阿札失裡的背信棄義,背叛了草原上的同胞,轉去投靠大明的行為。

這正是納哈出想要看到的,只要草原上的人對於阿札失裡的仇恨越深,那些聚集在阿札失裡麾下的部落也能夠儘早的棄暗投明。

咱們可都是草民上應用的套馬的漢子,祖輩們也是在中原馳騁的英雄,怎麼現在跑去向明朝投降呢?

而除了對阿札失裡的口誅筆伐之外,這些人還在怒斥著遼王朱啟的無恥。

段時間明朝那邊頻繁的派出使臣去遊說其他的部落,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假裝元朝使臣,然後讓明朝使臣半夜把元朝使臣給殺了。

至於這人到底有沒有殺,那就只有他們自己人知道了。

但理由是這麼找的,而且都不帶換的,連著十幾個部落都是用同樣的理把他們拉過來。

至於說那些部落的首領為什麼要幫助明朝, 那不用說的肯定都是給足了好處唄。

不過這些人拿了好處投靠明朝, 但納哈出也並不打算放棄他們,只要把阿札失裡打敗之後, 這些人依然是我納哈出的好子民。

只是他們的領地, 還有手底下的牛羊士兵什麼的,可都要調調整了。

此時就是大戰前的激勵環節,納哈出聽著那些人,把遼王朱啟和阿札失裡一頓臭罵之後,很快就站了起來,對著左右說道:

“這明軍四處用兵,北面和丞相王保保打得正酣,在高麗那邊也有他們的部隊,肯定沒有多餘的部隊來對付我們了。

而且這明軍論起野戰,我們草原的勇士也是絲毫不懼的。”

立馬就有人站出來附和的喊道:

“沒錯,更何況他明朝的軍隊根本就沒有出動,現在也不過是阿札失裡那些反賊來跟我們叫喧罷了。

他們人數不過數千,我們這八萬大軍雲集於此,一定能一口氣拿下阿札失裡的。”

“大統領,咱們一定要把這阿札失裡給收拾了,把他打回到長城之內去。”

“還叫什麼大統領啊,現在開始要喊遼王殿下了。”

其他的部落首領們也是紛紛反應了過來,一個個的都開始喊起了遼王殿下。

這整個遼地上面一下子出現了三個遼王了。

大明的遼王朱啟,還有現在投靠了大明的遼王阿札失裡, 以及現在自己自稱遼王的納哈出。

不過準確來說,阿札失裡應該叫做朵顏衛統領了。

但不管如何,納哈出的心情還是非常高興的,他也確實是有恃無恐,不就是小小的阿札失裡嗎?

還主動跑出來集結兵力,要找自己的麻煩,那就跟他打一場好了。

反正又不是攻城戰,明軍也不在附近,就算真的來了,自己扭頭跑就是了。

我大元的勇士別的不說,機動性絕對是天下第一的。

納哈出越想越覺得是這個道理,根本就沒什麼好怕的,而對面的阿札失裡肯定是死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