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峰口出關不到30裡地便能夠看到亦乃集宏偉的城牆了,正因為和喜風口距離實在是太近,這裡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能夠佔據亦乃集,那就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在經濟方面也將會有很大的好處。

亦乃集可以作為一個商品集散地來進行發展,再加上靠近水源,獨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位置的優勢。

大明是萬萬不能放棄亦乃集的, 而同樣的道理,北元自然也不可能輕易放棄。

這也是為什麼王保保最後下定決心集結重兵,一定要拿下亦乃集,並不僅僅只是因為面子上的問題,更多考量的還是大局。

兩方人馬在這裡雲集,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最先準備的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武器, 鎧甲,糧草,軍馬等等這些東西了。

從長城內外,一字長蛇一般的陣型排開,都是民夫在馬不停蹄地運送著。

雖然朱元璋愛民如子,但戰爭上的事情可不是凡事兒都能講究人性化的。

每一個民夫他們都有自己的任務,必須要多長時間將物資送到什麼地點,一人扛個百十斤重的東西行走10來里路,走一天那是很正常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場上,總是有一個個的人被累死在路上,原因也就如此了。

體力稍微差一點的,哪裡跑得下來呀。

王二虎就是大明徵召的民夫之一。

原先王二虎名字叫做王初二,畢竟在元朝統治的時候,漢人是沒有什麼取名字的權利的。

更何況普通老百姓,也沒那個文化和錢財去給孩子取名。

乾脆就用日期給自己孩子取名,比如朱元璋原先的名字就叫做朱重八,他的哥哥叫朱十二,朱老六等等。

不過到了明朝統治的時候,中華正統迴歸, 老百姓自然也就開始按照規矩起名字了。

不過王二虎家裡也沒個族譜, 甚至連宗親都不清楚。

也就沒有取名字的要求,乾脆就叫二虎了。

王二虎年紀輕輕雖然不是軍戶,但力氣還是很大的。

一連幾天下來,即便是民夫,扛的比別人也多,表現自然是非常優越的。

他們的隊長,對於王二虎也是非常喜歡的。

兩人本就是同鄉,他父親也曾經拿錢給過隊長,麻煩隊長要在路上多照顧照顧王二虎。

所以隊長也就趁著這個機會把王二虎向上推薦了起來。

這要是能夠有機會編入正規軍,也能夠證得一兩個軍功,對於他們家來說也是極好的事情。

畢竟在洪武年這時候,能夠當兵的那可都是軍戶關係,而軍戶像現在也就類似於一個小貴族。

要是能當上軍戶的話,不僅有更大的田,而且還有更多的福利。

在這時候軍戶的福利,還是非常好的,畢竟都是為大明賣命的。

只是到明朝中後期的時候, 軍戶制度慢慢就開始崩壞了起來。

也沒有說給予各種各樣的福利了, 制度上福利自然還是存在的, 但實際操作上,這些錢糧都被管兵的那些第1層軍官們給貪汙掉了。

所謂吃空餉,大佔軍田,偷取軍糧等等這些事情,那真是屢見不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