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比起那些平民百姓的慌張來說,這裡的工作人員倒是非常的和藹,笑著解釋道:

“我可沒有官身,以前也是國子監的學生而已,只是現在和遼王殿下身後做事,你們也不用對我太客氣。”

眾人一聽,好傢伙,雖然沒有官身,但以前竟然是國子監的學生。

這國子監出來的,以後可不都是要當大官的嗎?

那些百姓們一下子更慌了,而面前的這個工作人員繼續耐心的解釋了起來。

這新式學堂自然不可能讓學生一直勤工儉學,那不就是成了童工工廠了嗎?

其實需要幹活的時間,也就是飯點的時候,還有飯點之後幹個小半個鐘頭,洗洗碗之類的事情。

其餘的時間都是正常上課,休息的時間了。

滿打滿算一天,大概也就只有三個小時在幹活而已。

一聽到一天只需要幹三個小時,一年竟然能夠把學費都給補上。

不僅如此,還能夠餘下一點生活費,那王老五在內的百姓們一下子都懵逼了。

他們一年累死累活都不一定能掙得比一個學生多多少呢。

這確定不是遼王殿下在做慈善嗎?

————————

遼王殿下做慈善,愛民如子的訊息,終究還是傳了出去。

那些老百姓,回了自己村子之後,第一時間就把學堂的事情,跟別的村子的人分享了一下。

雖然之前都有很多的宣傳隊,到各處去宣傳新式學堂的事情了。

但畢竟只是聽別人說,而這一次是真正的有人到新式學堂去看了。

大家一聽到這新式學堂的學費收取,還有勤工儉學的方案,之後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這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虧錢吧。

這些老百姓自然不會仔仔細細的算一筆賬的,其實遼王殿下壓根就沒虧錢,甚至可能還會賺一點。

當然賺的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維持一下學院的執行罷了。

一時之間,對於遼望殿下的稱頌之聲,那真是不絕於耳啊。

而那些老百姓們,對於把孩子去新學堂,也是非常感興趣了。

不少人都陸陸續續去學堂,詢問一番。

而這件事情,遼王殿下一開始是不知道的。

不過很快就有人把這件事情反映給了遼王朱啟了,而朱啟初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當然是高興了。

至少那些老百姓們對新式學堂感興趣,只要他們願意送孩子過來上學,自己肯定是願意教的,人才永遠都不嫌多。

不過對於自己又多了一個慷慨的名號,朱啟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說實話,自己可真的沒有在做慈善。

但說出去肯定也沒人相信了,朱啟也就乾脆不多說什麼了。

而學校的招生工作也在穩定的進行著,原本計劃是招生300名的,不過現在光是來參加考試的就已經有上千名孩子了。

其中大部分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至於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似乎還在觀望著。

畢竟外面傳言著新式學堂,是專門招收遼王府下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