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的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的,而這一段時間已經經歷過滔天巨浪的官場,也總算是消停了一會。

僅有的波瀾也只是朱亮祖在大殿上被活活鞭死,然後那些官員們一個個戰戰兢兢的不敢說話。

大明王朝的官員日子難過,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以前那些官員動不動就被剝皮填草,掛在關衙門口的也不是少數。

只是這次空印案涉及太廣, 殺的太多,有點讓人覺得心裡膽寒,就連遞交辭呈的官員都是排著隊去中書省遞交辭呈。

而朱啟的名聲,也算是徹底殺出了一片天。

一些官職比較小的,在早朝的時候看到朱啟路過,都會戰戰兢兢的,連話都不敢說。

而那些官職比較大的,類似李善長之類的官員看到朱啟也是一個個恭恭敬敬的,生怕惹了朱啟不高興, 自己一身麻煩,等等。

朱啟也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效果,不過想想看也是的,自己又是殺表哥,又是殺堂兄的。

然後就把官員們挨個的抓起來,審問的審問,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

除此之外,就是在邊關打仗馳騁沙場。

雖然自己真的啥也沒幹,全程都在打醬油,跟著別人後面混日子,但是在外人看來,卻不是如此啊!

在那些外人們看來,自己就是主導這些事情的人。

會有些害怕自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朱啟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想法,畢竟自己和官場上的那些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

就算是上早朝,也是朱元璋讓自己去, 自己才會過去,朱元璋沒說,那自己就在家睡懶覺了。

而基本上讓自己去早朝,也是因為工匠火器之類的原因,才讓自己過去聽一聽的。

不過朱啟這邊看上去很懶散,在那些官員們眼中卻並非如此。

此時的錦衣衛已經全部鋪開,並且收集情報。

一些還沒有被挖出來的貪官汙吏,這個時候也大多數被錦衣衛們盯上。

有的時候第一天上午,人還在官署衙門裡幹活呢,下午就被錦衣衛帶走的,也不是少數。

而那些錦衣衛的首領是誰啊?可不就是遼王朱啟嗎!

所以朱啟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啊。

至於說朱元璋那邊在處理了朱亮祖之後,也開始認真動起了,要對付淮西勳貴們的心思了。

這淮西勳貴,可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政治集團。

他們是跟隨著朱元璋一同打拼天下的淮西附近的將領和文臣們的稱呼。

後來更是不僅僅侷限於出生的地域。

就如同唐朝時候的關隴集團一樣的地位。

而這樣的利益集團,自然是對於統治者有極大的威脅的。

曾經的武則天把關隴集團殺了一個片甲不留,朱元璋顯然不會等到後世之君,來處裡關隴集團一樣的淮西集團。

朱元璋可是連百姓穿什麼衣服都要管一管,還要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來保證萬世繁昌。

又怎麼會放著這麼龐大的一個利益集團,在眼皮子底下,而留給後世之君去處理呢?

以往, 朱元璋要靠著這些勳貴們和北元打仗,自然不會動他們。

不過,出了朱亮祖的事情以後,朱元璋已經看到這些勳貴們是如何囂張跋扈,任意妄為的。

如果再不加以加以打壓,而讓他們繼續自由發展的話,也不知道以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但直白的去和那些勳貴們說,讓他們放下手中的權力,一個個的收斂一下,想想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更何況,朱元璋可不是什麼脾氣溫和的人,真要是不合了他的意思,可就撈不到好處。

而朱元璋的想法也並非是無人知曉,比如劉伯溫就和朱啟談到過此事。

主要就是因為朱啟先前認識了許多武官,而且帶著那些武官拿了不少的功勞,劉伯溫是特意提醒朱啟,最近一段時間不要和那些武官們走的太近,以免到最後引火燒身。

朱啟自然是倒頭如蒜:

“老師說的是啊,小王也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