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分明就是佛寶國師的投誠信啊!

佛寶國師先是將遼王殿下到了高昌後,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說了一遍。

當然了,在斬殺北元使臣這一段的時候,佛寶國師是按照自己理解的來寫的,就說遼王殿下勇猛無比,一人獨戰北元使臣三十人,盡殺之。

本來我佛寶國師就心向大明的,如今看到遼王殿下勇猛無比,孤身帶著使臣團進入高昌,又果斷斬殺北元使臣。

如此有勇有謀,我佛寶國師佩服至極。

願今日起,投誠大明,以後就跟著大明混了。

不過現在北元使臣已經死了,情況很危急,還請大明這邊趕緊派兵來高昌吧。

這是佛寶國師的信件,而另外一邊,則是朱啟寫來的信件。

倒也沒有詳細的描述事情的經過,直說讓朱棣趕緊派兵來高昌,佔據青海這個戰略要地,天下指日可圖!

眾人兩封信結合一看,反反覆覆看來看去,就看出了一句話——

天不生我遼王啟,謀道萬古如長夜啊!

就這樣,誰還敢說,我遼王朱啟殿下是因為被刺客襲擊,逼入絕路而失蹤的啊?

這一切,分明就是我們遼王殿下故意為之。

為的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啊!

你以為我失蹤了?生死不明?

騙你噠!其實我去勸降佛寶國師去了啊!

看看,都看看,這是何等智謀的人,才能夠想出的計劃啊!

不過誇讚請功,那是之後的事情,劉伯溫很快就建議說道:

“為今之計,也不需要派遣小隊了,理應按照遼王殿下的吩咐,抓緊時間派遣大軍,進駐高昌。

這一路上暢通無阻,等到了高昌,大局可定!”

當然了,如何進軍也是有個講究的。

這高原反應是很成問題的,所以必須要分階段上高原,一級一級的來,儘可能的減少高原反應,對將士們戰鬥力的影響。

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戰鬥力。

倒不是擔心佛寶國師會突然反水,主要是擔心王保保的速度過快,提前派遣北元大軍過來,那保不了要有一場惡戰的。

當然,這種可能性不是很高就是了。

至於說領兵上高原的,那當然就是徐達了啊。

徐達為當世名將,帶領三萬明軍,再加上巴蜀本地抽調一萬精銳,總共四萬明軍上高昌。

即便是王保保反應過來,調集重兵攻打,那絕對是有一戰之力的。

更何況王保保這樣做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要知道北線長城一段,幾十萬明軍摩拳擦掌,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

如此一來,是戰是守,這戰略主動性,就完全掌握在了大明手中了。

今時不同往日,攻守易型了各位!

朱棣雖然年輕,但跟在朱啟身後歷練了這麼多年,也頗有大將之風,當即拍板決定,出兵高昌!

——————

當大明軍隊不斷朝著高昌前進的時候,朱啟的心,那也跟著像是坐過山車一般。

不過不是上上下下,而是從上到下。

那一開始肯定是提著一顆心的,就算是再怎麼有自信,那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嗎。

伴隨著明軍朝著高昌前進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朱啟那可懸起來的心,也終於是可以一步步的放下來了。

而當朱啟在一個月後,看到領軍趕來的徐達之後,那真是有一種恍如隔世一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