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馬幫,就是歷史上專走茶馬古道的這些人。

就和那些靠著京杭大運河生活的漕幫一樣。

雖然叫幫,但並沒有具體的頭目,或者是嚴謹的組織框架,更不存在固定的據點。

只要是以茶馬古道跑貨生活的,都叫做馬幫。

但馬幫之中,還是有許許多多約定俗成的東西,比如之前所說的,上坡的人,要讓下坡的人,不走回頭路等等。

此時下面過來的人很快就出現在視野之中,朱啟看到來人也是一愣,原來是一群漢人和烏斯藏人混合組成的隊伍。

這支隊伍倒是沒有帶著各種各樣的貨物了,卻帶了一大批的騾馬。

馬幫的人從雲南和四川運輸茶葉絲綢陶瓷等商品前往高原,又從高原帶回馬匹,這就是茶馬古道的名字來源。

他們顯然是從高原上下來的。

朱啟起先看到這些漢人,立馬就很興奮,還以為自己終於是遇見大明的人了。

但轉念一想不對勁,這走茶馬古道的漢人,可不一定就是大明的人啊。

畢竟茶馬古道分為滇藏線和川藏線兩條入藏路線的。

他們也有可能是從雲南來的,而云南這個時候還在北元的控制之下,萬一這些漢人不思大明,忠北元呢?

就算他們是從巴蜀來的,路上遇到人問起,多半也會說自己是雲南那邊來的。

畢竟現在大明和烏斯藏可是敵對關係,自稱巴蜀來的,怕不是連城都進不去。

至於沿途危險,你說自己是雲南來的,還是巴蜀來的都一樣。

俗話說“行船走馬三分命”,這一路上豺狼虎豹就不說了,哪座山裡沒有一夥山匪呢?

這些山匪吃多了山泉野果,整日裡也都指望著劫一兩夥馬幫過過好日子呢。

前面來的馬幫沒了沉重的貨物,又是下坡路,走的就相當快了。

一個個的從朱啟身旁走過,都奇怪的看著面前這個年輕人。

穿的文質彬彬的,衣服材質也非同一般,和尋常走茶馬古道的馬幫人差別挺大的。

等到下坡來的人馬全部離開以後,前面的人一敲鑼,隊伍又重新出發了起來。

朱啟看著隊伍裡的馬幫雖然都是烏斯藏人,但他們看起來對漢人模樣的自己,還有白唐玉兒,都沒有什麼敵意。

一路上說說笑笑,還跟兩人科普著馬幫的種種規矩,看上去就好像真的要吸納兩人進隊伍一樣。

而朱啟聽了一路,也知道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

比如這馬幫也分專業的和拼夥幫的。

這些烏斯藏人則是專業的,全年都在跑滇藏路線的茶馬古道。

而剛才那些過去的,顯然就是拼夥的了。

眾人到前面休息了一下,下午就開始渡江。

他們渡的是瀾滄江,也是川藏線路和滇藏路線交匯的地方。

渡口規模不大,但在茶馬古道這條線來說,繁華程度已經是僅次於長江的渡口了。

眾人等候了一陣才等到了渡船,等悉數過了瀾滄江,已經到了傍晚時分了。

馬幫領頭的人,習慣性都稱呼為馬鍋頭,或是大鍋頭,等渡了瀾滄江,馬鍋頭便對著眾人嘰裡呱啦的說了一陣。

朱啟倒是一個字沒聽懂,對方說的是吐蕃語。

白唐玉兒瞧見朱啟一臉懵逼的模樣,就在邊上充當起了翻譯來,說到:

“他說天色晚了,過了前面的小鎮再往前很長一段都沒人聚集的地方了,我們渡了江就不走了,今晚在鎮子上休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