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令旗官旗幟又變,王季的腦海也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弓兵後撤,盾牌舉盾前進二十步!

王季第一時間舉起了盾牌,而跟在他身旁的戰士,也都如同王季一樣,眾人的連舉盾牌的動作,都是整齊劃一的。

隨後便同一時間抬起左腿,扛著盾牌朝前方邁了出去,而弓箭手早已從錯開的身位退到了後面。

王季開始扛著盾牌,數著步子往前走去,每一步都是整齊劃一,鎧甲與盾牌發出鏗鏘之聲,就連王季心中也不免一片肅殺之情。

而後便是舉盾撞擊,拔刀揮砍,快速後退,重新結陣……

這些都是往日裡訓練的內容,王季和隊友們早就已經爛熟於心了,等到一切都完成之後,他們重新回到了原位,安安靜靜的站好,一個個的都站的筆挺的。

而再看看周圍,那些方陣計程車兵們卻依然在結陣,但他們的陣型看上去也有點散亂,倒不是訓練不到位,而是因為這些人被王季這邊的方陣給深深的震撼住了,實在是忍不住分神要看過來啊!

尤其是那些在高臺上的將軍們,一個個的人都傻了,下面有三個方陣的速度之快,遠超其餘新兵方陣。

個人武藝姑且不論,就光憑結陣這一項,下面那三個方陣,就算說是在北疆打了四五年的精銳之師,他們也是相信的啊!

不,就結陣而言,他們甚至要遠遠超過精銳之師,那種近乎強迫症一般的整齊與迅捷,讓所有人都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了。

很快便有人問道:

“臺下那三個方陣,是何人所率?!”

說話的是徐達的一員副將,姓韓,也是跟了徐達很多年的老將軍了。

朱啟也很好奇,這三個方陣計程車兵,顯然素質要高出其他士兵一大截,同樣是剛剛募集的,大部分都是新兵,同樣是一個月的訓練時間,能帶出這樣的軍隊,領軍之人在練兵之道上,確實是很有一套的。

很快有人稟報說道:

“回韓將軍,下面那三個方陣,乃是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壽三人所率。”

一聽到這三個名字,朱啟一愣,等等,他們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啊?徐增壽還可以理解,是將軍之子,歷史上也帶兵打過仗,李祺和李景隆兩個人,就沒什麼好看的戰績了啊。

李景隆就更不用說了,朱祁鎮之前的“大明戰神”,加點全在機動,歷史上的朱棣能靖難成功,率領朱允炆百萬大軍的李景隆是靖難首功,靖難天團第一人,非李景隆莫屬啊!

旁邊的將軍們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而後才有一人說道:

“聽說,他們三人,都是用的遼王殿下的練兵之法啊!”

“什麼?竟是遼王殿下的練兵之法嗎?”

“是什麼練兵之法?如此神奇?”

將軍們一個個的議論紛紛了起來,朱啟人都傻了,朱棣倒是神秘莫測的一笑,隨後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說道:

“哈哈哈,我三哥可是大將軍親自說的,有將帥之才,這本兵書,便是我三哥的練兵精華所在!”

朱棣一說完,朱啟就見到那本書上四個大字《朱子兵法》!

朱啟哪裡敢冒領這個功勞啊,趕忙擺手說沒這回事,都是李景隆他們三人的功勞啊。

但將軍們哪裡會理會這些,一個個的看著朱啟的表情都不一樣了。

遼王殿下,真有將帥之才啊!

而同一時間,有關於這次演武的結局,也寫成了條子,一份送去了徐達那邊,一份則是直奔應天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