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好啊小羊!”

下路被對面中野四包二的時候,克林辣舞覺得這波楊翊和田野已經死定了,所以就沒著急往下路趕,而是帶著拿完藍BUFF的Scout去上路抓了一波賈克斯。

Ziv明知道四個隊友都在下路,自己一個人在上路並不安全,可他還是起了僥倖心理,也可能是捨不得眼前這一大波兵線,退到一塔下面就不肯再撤了,結果自然是被酒桶和盧錫安逮了個正著。

原本Ziv是覺得自己有反擊風暴在手,閃現也已經轉好了,賈克斯這個英雄又很靈活,而且大招還能加雙抗,感覺自己在塔下不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被越了還有機會操作。

可惜從結果來看,這波Ziv並沒有操作起來,儘管靠著反擊風暴拖延了一小會兒時間,但最終還是倒在了盧錫安的雙槍之下。

不過賈克斯的垂死掙扎,也讓EDG上中野沒辦法分心去觀察下路的情況,等他們宰掉了賈克斯之後,聽到系統公告員傳來了一個四殺,這才發現下路雙人組居然把對面全都反鯊了。

要不是輔助的復活時間較短,賈克斯死的時候布隆已經在泉水裡重生了,否則這局EDG就要在十分鐘前打出一波團滅。

看著遠在下路一蹦一跳的卡莉絲塔,Theshy感覺自己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在語音裡用韓語問了一句Scout:

“他怎麼這麼猛啊?”

“我哪知道啊!”Socut也是一臉懵逼。

無論是在SKT的那段時間,還是去年加入EDG之後到今年春季賽前的這段時間,Scout都只搭檔過Bang和Deft這種更側重團戰的經典韓式ad,哪裡見過對線這麼猛這麼敢操作的。

說實話,即使是現在,Scout也還是認為去年S6全球總決賽上的Bang才是最完美的ADC。

相比在團戰裡會自己找最佳輸出的Bang,楊翊在打團時的站位總是過於激進,春決的小炮就是個例子。

雖然這樣能打出更多的輸出,但也太容易給對面機會了。

不過最完美的ADC,卻並不是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真要讓Scout在Bang和楊翊裡挑一個當隊友,那他一定會選擇後者。

激進歸激進,但這種能給隊友創造收割機會的ADC,無論在哪個賽區都很稀有。

從SKT兩連冠之後,Scout見過太多所謂的韓式AD了,這些人打團位置一個比一個靠後,只要對面有前排能夠威脅到他們,他們就完全不敢上去輸出。

楊翊這種打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身就是對他這個中單的信任。

難道楊翊真不會那種永遠只在最安全的位置打輸出的穩健打法嗎?

而且Scout也不是那種只會在對面有殘血的時候才肯進場的中單。

有楊翊這種ADC在,Scout永遠也不用擔心自己好不容易抓到機會,隊友卻在後面邊緣OB的問題。

這也是夏季賽TheShy加入之後,EDG磨合到現在最大的改變。

夏季賽重新磨合了一月之後,EDG現在已經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

TheShy這個需要承擔前排責任的上單,和偶爾玩硬輔時需要開團的田野先不論,就連克林辣舞這個逃跑大師,現在打團都基本衝在最前面了。

雖然一般都是EDG有優勢的時候,明凱才會打得這麼有血性,但相對於以前那個無論多大優勢都不敢上去的克林辣舞,這已經是一種很可觀的進步。

有時候觀眾看了他激進的開團都會驚呼,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克林辣舞嗎?

而明凱的變化之所以如此巨大,也是怕自己稍微衝慢一點,就會讓楊翊這個ADC頂在前面。

如果出現這種畫面,到時候明凱不僅要被楊翊現場拷打,回去開會還要被歪屁股的阿布訓——你一個玩前排坦克的,打團站在ADC後面什麼意思?

是不是思想又出問題了?

為了不被阿布Mua醒,明凱只能強迫自己去融入這支新的EDG。

是的,不知不覺間,EDG已經在楊翊的影響下,逐漸變成了一支全新的隊伍。

這一點剛加入EDG的楊翊和TheShy可能感受不出來,估計才來一年的Scout感受也不會太明顯,但明凱和田野他們這些老EDG的選手是感受最深的。

楊翊用自己激進的打法,把所有人都綁上了他的戰車,但其他人也是心甘情願地接受這種變化,因為EDG現在肉眼可見地變得比以前更強了。

春季賽的時候,這輛車子還不夠穩固,所以最後在決賽上翻車了。

而TheShy的加入,就相當於給EDG換了一個動力更猛的引擎,然後又給這輛車猛踩了一腳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