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之上,鄧芝直接選擇了強取。

這倒不是他不愛惜士兵性命,而是在就近對比敵我軍備,再以實地檢視地勢,加上對手下這批兵士戰力之信任,鄧芝有信心直取下眼前軍寨。

前方之軍寨,根據斥候打探,先不過百人,便是有增兵,如此地形,亦難展開大軍戰事。

軍令一下,訓練有素的益州軍馬上開始了排兵佈陣。

馬岱站在高處,很容易看出鄧芝的戰略目的,若以益州兵堵住軍寨大門,而以從前來戰,本部人馬將失去高地優勢。

鄧芝有戰法,馬岱當即生出對策。

“傳令,全寨出三百人,開營寨迎敵!”

咻咻咻!

馬岱讓部將剛剛率部往外,以手持木盾和長刀,即迎來了箭雨。

便是一輪射擊後,本方就有幾十人倒地。雙方之距離,尚且有六十多丈遠,殺傷力還如此厲害。

這讓馬岱於益州軍的弩箭有了全新認識,他還沒來得及感慨完,發現一輪箭雨之後,隨即開始了連射!

三百人,僅從營寨衝出了不到五丈的距離,就被逼了回來。

也就在馬岱部被逼退的那一瞬,益州郡在鄧芝指揮下,以盾牌掩護,只往寨門口而去。

本地部將以山勢作為依託,以阻擊益州郡進犯之營寨的防禦工事,並不算牢固,甚至同鄧芝部演習用的攻奪山寨還要差上一些。

遂而,前方的障礙物,很快為益州軍有序清退,後方的弓弩手,於此也停下了射擊,以免誤傷,兩軍人馬很快近戰在了一起。

於殺喊聲中,有兵戈交接的碰撞之音。

西涼兵士素以善騎,強壯威猛,聞名天下。單兵作戰,含馬上作戰,非常強悍。

可讓馬岱驚愕的是,前方手持大刀的益州軍,皆以身披袍鎧,身形高壯,大刀揚起之間,臂力更以強悍,大開大合間,正面對敵的西涼兵,就有不少人被砍倒在地。

而借西涼軍混亂之際,湧來的後方步卒,協同前進,以長矛刺之,弄得西涼軍步步後退。

“益州軍竟強悍於此?”

這不是西涼軍第一次同益州兵作戰,前歲漢中亂生,西涼軍實際同益州軍有過短暫交接,不過那時是白水守將楊懷所率之部。

楊懷以兵取沮縣,也讓之打出了名聲。

思襯之間,馬岱感覺到了,這次來襲下辨的定然是益州軍之主力。

他沒有當即下令大軍撤退,而是拿著長刀,帶領親衛衝到了前方,在殺傷幾名益州兵,眼見益州兵不斷縮小進攻圈後,方才下令掩護後撤。

第一輪的試探進攻之後,於益州兵有了更全面認識,於益州前鋒的鄧姓將領,馬岱同樣觀察出了其中行軍習慣。

這是一個老成穩重,卻又善於抓住戰機之人,同樣是一名可敬之對手。

同日間,鄧芝連破西涼軍三處營寨,於益州軍內,並於防守的西涼軍內,名聲大噪。

在察覺到西涼軍同益州軍,軍備訓練方面的差距,加上本部騎兵無法在當地地勢下,發揮作用後,從保全大部人馬角度考量,後面通往下辨的幾處關寨,馬岱讓部從幾乎沒有過多抵抗。

次日時,以益州牧劉釜親自率部而來,兵臨下辨城之訊息,即傳到了冀縣,涼州牧韋康的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