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求賢(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劉巴攜秦宓一同走出客舍,往前院而來時,蔣琬已經被劉宅僕從引入。
路上這短短几十步距離,劉巴於秦宓,也將蔣琬之身世,大致介紹了下。
知其同表弟劉敏,皆為才學卓越之輩,於零陵郡遠近聞名,秦宓略有聽說,遂更加好奇。
待於院中相見時,但見之體態魁梧,器宇軒昂,秦宓不由得嘆一聲,當真是零陵好男兒!
今次益州牧劉璋,讓之於交州而上,入零陵,至襄陽,再往許都,真以不虛此行。
但看劉巴領著一名陌生男子而來,來者面帶笑容,於人親切之感,氣勢亦是不凡。
蔣琬之本人,是以忍不住打量一番,面露訝色。
好在劉巴於雙方相熟,先一見禮後,介紹道:“公琰,吾為汝介紹一下,此為益州從事祭酒秦君也!”
蔣琬與劉巴相交這些日子,於劉釜手下之人非常熟悉,劉巴這麼一說,他即知道面前是誰了!
其當即下拜道:“琬見過秦君,秦君乃蜀內名士,亦為琬敬重之人。不曉得今日會在子初這裡相逢!”
秦宓亦忙回禮道:“蔣君勿要多禮!蔣君乃零陵名士,今過零陵,宓該親自拜訪才是。
今次宓至劉君住處,恰逢蔣君,也是適逢其會。”
隨即,在劉巴的引導下,三人同回客舍。
僕人早重新添置了案幾,並以換上了茶水。
興之所及,劉巴即讓僕人準備酒宴。
三人於客舍且談,多論述學術,秦宓趁此機會,則談論其成都之學校建設,令有將制之《蜀科》。
當論述到《蜀科》之時,劉巴表示出了興趣,讚賞道:
“焉父子主政益州十多年,法紀渙散,璋注意到益州大族之癥結,但為時晚也!
當下劉益州皆大勝之勢,又以穩益州人心,重訂法度,正以為合適。”
蔣琬本一直傾聽,他與表弟劉敏皆處於零陵之地,以才名知於郡地。
同樣地,從建安元年至今,劉釜以仁義著稱於世,為之敬佩,尤其兩年前之疾疫,劉釜不惜花費巨大力氣,親臨前線,診治疾疫,已經為蔣琬視為“治世”之人。
這次得聞蜀內為劉釜安排,制定《蜀科》,以揚法度,自生出一種嚮往之感。
無論益州,當今之天下,但因割據,各方之間,可不正是法紀渙散,《漢律》不存。
若無律法之約束,受罪者是誰?
乃普通之百姓也!
蔣琬與表弟劉敏,見慣了天下之亂,並以匡扶漢室,振興大漢江山,為己任。
同劉巴不同的是,他之本人,包括歲春時,為荊州牧所召,為郡吏的表弟劉敏,皆以曹操為奸雄,非匡漢之主。
真正的能匡扶漢室者,於之看來,不過劉備、劉釜、劉表,此中漢室宗親也。
劉表以年邁,志氣大減,更多受荊州士族制衡,蔣琬早早將之排除在外,遂以心中,以同因仁義而著稱的劉玄德和劉季安能救大漢之人。
這些時日來,知曉劉備前番於襄陽停留,後又返回壽春,蔣琬本有意投效,但最後因事耽擱。
借今日之機,加上前次益州牧劉釜得漢中之勢,蔣琬心中實際已經有了入蜀謀事之意。
秦宓出言中,一直觀察著劉巴和蔣琬之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