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出使(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巴、李嚴,能名留史冊,並於三國上為劉備大加重用,今又得諸葛亮舉薦,無論其他,能力定然絕佳。
劉釜是以好奇,諸葛亮會為之推薦第三人會是誰。
觀劉釜朗聲問罷,認真傾聽。
諸葛亮肅容,回道:“亮之薦三,乃是山陽人伊籍伊機伯。
機伯同劉荊州為同鄉,才學通達。
少時,即來投效劉荊州,但因荊州之地方大族干涉,另有劉荊州未於之重視。
機伯是以同樣鬱郁不得志。
亮離開時,機伯正於隆中拜訪水鏡先生。
亮邀之於舍,其是以表露出入蜀投奔使君之意,令請照顧。”
伊籍!
劉釜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諸葛亮所推薦的劉巴、李嚴、伊籍,無不是三國時期,劉備之重臣,且同時編制了《蜀科》。
時下,劉備還未宣佈歸入劉表之下。這數人,亦未投入劉備帳下。但看諸葛亮與三人皆以相熟,今又薦之,可不正是天助?
有此三人,皆以為蜀外士,若是請來州府,以之聲名,提拔用之,自能重建益州政治割據,助力治理。
同時,劉璋過去兩年多,對益州本地士之打壓,正是讓益州士元氣大傷。他今次接受地方推舉,給了些甜頭,今有諸葛亮之勸諫,入局者迷,也是時候適可而止。
心有定計,在諸葛亮話一落,劉釜即出言肯定道:“孔明薦之三人,我皆聞得大名,以為人傑!
但於之相請入蜀相助,可惜多處於蜀外,我想親請,且不得離開。依孔明之見,誰能擔當此人?”
諸葛亮聆聽罷,為劉釜毫不猶豫接受他之推薦,是以欣慰,沉吟道:“亮以為,子敕可擔當此任!”
諸葛亮這次推出之人,正是能言善辯的秦宓!
其話落,略一頓,補充道:“此外,明歲正旦大朝會,使君以領益州,而朝廷遲遲未許。
使君可借子敕出蜀之機會,於蜀外名士相請後,北上許都,以覲見天子,行以供奉,聯絡朝臣。
只要處理得當,曹操時下注意力全放於袁氏,定會允之。”
諸葛亮考慮的非常周到,劉釜自領益州牧是一回事,以人心所向,眾望所歸。然,無論承不承認,許都朝廷,以為大漢之朝廷。得之直接任免,才能迴歸正統。
劉釜不斷頷首,沉吟道:“以子敕前往,行此中事,以為佳妙!我即以孔明之言,並讓之來年正旦於許都拜見天子!
還有一事,交州士公,以領交州牧,素與我交好,陳公,另有南海太守,能於荊、揚之地,進展順利,以取大勢,離不開士氏背後協助。
但於士公,士氏一日不歸心,未以表明態度,相當於益州南門戶,處於動盪之間。
孔明認為,我與士氏之關係,當如何處理,才能解此憂患?”
劉釜直接問出了他今次正想召諸葛亮,以做商議之事。
儘管因父楨之原因,士燮同他以叔侄友誼,私交不錯,常有信來往,多以幫助。但士氏內部,態度模糊不清,與他結好時,又聽許都之名,並與江東孫氏、荊州劉表皆有來往。顯然是打算做個搖頭草,於諸勢力內周旋,獲得最大利益。
這正不符合劉釜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