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大敗(第1/2頁)
章節報錯
常勇不過十多歲,但身個兩年來,又有猛長,已有七尺二寸,為諸葛亮所問,當即學著軍中禮法,起身抱拳,目光堅定道:“常勇已是七尺男兒,願意入軍!
請先生同意!”
諸葛亮迎著常勇的目光,雙手將之扶起,道:“汝身高漸長,但從軍者,不但看以身高,另有于軍事之治。
尤其汝欲要想汝父一樣更該如此!
這樣吧!汝既然願意入軍,我與汝母親說道,等汝孝期結束,先讓汝跟隨於我身邊,於將軍府為一普通兵士做起。
在此期間,汝可與我身邊請教軍謀,如何?”
常勇來將軍府前,都做好了被諸葛亮拒絕之準備,眼下聞聽此言,總比不同意之入伍也好些。
但看諸葛亮柔和又帶著幾分長輩威嚴之面孔,驚喜道:“勇願意,吾兄智亦願來此,于軍中效力,不知先生……”
諸葛亮頷首道:“當然也可來此,不過,汝等記住,汝等乃是預備之卒,未來能否成為正式之卒,於前線殺敵,還需汝母同意!
切記不可妄為耳!”
“諾!請先生放心,勇一定會說服阿母,為兵士於前,將來為父報仇!”
舍內,看著常勇身影消失在官宅拐角,諸葛亮才重新收回視線。
同意常家二子,於之手下學習軍略,即是將來能於此從軍,除了為之堅持感慨,想起了個人幼年喪父,發憤圖強,起了惻隱之心外,不乏諸葛亮上次與之相談,以為可塑之才,更以為劉釜外甥。
關於二人之母,劉妍會否同意,諸葛亮並不擔憂。上次於常氏宅舍交談,他能看出此中婦人以為明智之輩,現下之所以不同意兒子,主要還是常氏子年弱。
待之孝期結束,再於將軍府從事學習,到時,亦為十五六歲的好男兒,想來劉氏認同。至於劉釜,諸葛亮相信,即是劉釜面對此事,也會如此做。
從常氏子看去,他的目光不禁有些飄遠。
天下之於動盪,疾疫之於發生,天災人禍下,以小見大,每歲如常氏這般失去家中頂樑柱,以為無助者,何止萬萬家庭?
早於數年間,他即確定方向,唯漢室以復興,才能解決此間問題。
試看天下諸雄,曹袁、劉表皆非明主。唯劉釜與之信任,今又託以大事。
他之心中,為輔劉釜成大業之志向,越加堅固。
重回案几之策,諸葛亮閉目數息,睜開眼後,合上了一側地圖,心道:
“季安有匡扶漢室之志,那即從入主益州開始。
亮不才,便是嘔心瀝血,傾力輔之,又如何?
接方才所看之軍情,廣都、江原、新都,此三地於昨日,同時發動攻勢。
若是一切順利,而今戰事也該角出勝負了罷!”
……
同日下午,廣都城上。
張任兩日未眠,雙目充滿血絲,望著從城牆兩側,密密麻麻、洶湧而上的南中軍,另有己方潰敗之部,其人於身邊護之突圍的親衛勸阻動作,渾然不顧。
今日之戰潰,非戰之力,實以人謀也!
自受劉益州之命,阻擊事敗,有違人和開始,張任作為前線主將,南中軍之勢下,己方後亂之中,實際已經預判到了廣都多地之失,不可避免。
遂,早早建議劉益州收縮防線,集結兵力守衛好成都,等巴郡、廣漢郡之兵力掙脫戰場,回援之後,以重做反擊,奈何劉璋未允。
才有時下之態。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