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同歸(第2/2頁)
章節報錯
到了此時,之前尚於抵抗的州兵,無不絕望,見南中軍刀鋒襲來,很多人知外側州兵難以進入,突圍亦是無望,在強大的求生之念下,許多人紛紛舉起武器投降。
而在如願於陣前斬殺了敵將的霍峻,並未有休息,在泠苞排程下,與同令馳援大軍之劉楓,另有於兩翼不斷襲擾的李路、齊威部,迅速集結,成戰陣,開始向吳班方向推進。
吳班此時的處境非常不妙,他那雙濃眉鎖在了一起。
雷暴一死,於州兵士氣大有打擊,另外連續作戰下,本部人馬死傷慘重,睏乏不已。倘若再以夜戰,南中軍一旦誓死來攻,那他之人馬,多半會直接潰退。
相反之處在於,南中軍實現設好之伏擊圈,佔盡地利,其部以為前來支援,算是倉促應戰,這本就犯了兵家之大忌。
是時,從近處觀看南中軍於夜戰之進攻,吳班還察覺到,南中軍與夜戰,似有專門之於訓練。他所率之州兵,恰恰相反。
是以,在沒有成功救出雷暴之時,最為準確之辦法,乃是儲存實力,即使抽身。
總結過後,重建戰機。
且今次之失利,尤其折損吳班這等大將,他雖非主因,但來源於州府和益州牧之責備,在所難免,甚至會有敵視他吳氏兄弟之人,藉機發難,奪了他領兵之權。
從表面看來,過去近兩年時間,他之兄弟,深受益州牧劉璋之信任,並委以軍事重任。
然只有其這等自家人才知道,益州牧於之另有忌憚。甚至可以說,在數年來,甘寧、張露、趙韙,包括今下被“逼反”之安南將軍劉釜,之於多名將領亂生後,期許守著一畝三分地之劉益州,於掌兵之將,越加忌憚。便是親友,也開始被之處於防範之下。
其之本人,若非今幾歲來,每逢兵事,事無鉅細,皆以向州府彙報,後以決定,又何以身居高位?
族兄吳懿亦然。
這等情形之下,無論軍政之事,處理之時,即顯得束手束腳。
如今日之戰失敗,從某些方面講,同益州牧劉璋也脫不了干係。
吳班深知此事,亦敢無力。
其實,由成都往來牛鞞途中,想到前益州從事張松前數日與之宴中所言,吳班是以思考,州府之於戰備,劉益州之庸碌多疑,他這般拼命效力,是否真的值得?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之父親,族兄,以及整個吳氏。
從於漢軍之內,他之目的為何?
當日父親隨劉焉入蜀?初心為何?
可不正是因為剿滅宦官計劃失敗,不得已前來投奔。
歸根結底,則是恢復漢室之決心!
張魯、趙韙亂時,父親吳匡臨危受命,從新都率部往巴郡馳援,病死於軍中,吳匡當時正以同行,他無數次於夢中,夢到父親于軍帳之內,迷離之時所言——剿滅奸臣,匡扶漢室。
但令人很是失望之處在於,益州牧劉璋並未匡扶漢室之心,反而是面前對戰的南中軍主帥,安南將軍劉釜表明此志,有以從交州,花費巨大財力,接濟流民……以多種實際,來踐行其之志向。
從這一點看,他與安南將軍劉釜,於志向上,殊途同歸。
想到方才突顯之重甲之部,吳班忽有懷疑,那位攪動益州風雲,攪動天下風雨之安南將軍,劉釜劉季安,時下,會不會已經默默來到了前線?
他最後望了眼夜幕下之戰場,沉聲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