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等第一批金勳獲得者,在得勳牌後,又為劉釜每人頒發一把佩劍。

每把佩劍劍柄上,除一面可有隸書小字“大漢”外,另一面則各刻有“忠正”,“勇武”等不同之字。

授予佩劍,還有最後一個流程,即如之前那般,一手持有勳牌,一手持有佩劍。於功勳臺前側,接受下方百姓仰望。

於數人帶頭下,百姓與兵士一起高喊“大漢萬勝”。

在幾十個呼吸後,法正三人並排而下,於東側案几就坐,至勳賞儀式結束後,方隨大部人馬再以巡街,後往官寺參與宴席。

第二批銀勳獲得者,將領官吏算起來,實際共計六十六人。實際到來四十二人,另有部分部將,如馬增、王迅等將領及官吏,正防守於南安等地,或以接納因黃巾軍起之流民,遂難以親至。

以劉楓、馬虎、霍峻、杜微、許汲、鄧賢共六人為一隊,當先一同邁向功勳臺。

有了前面三個金勳得者之先例在,即是下方小吏不應當,觀禮之百姓鄉紳士人,也都知道該怎麼做了,遂以歡呼聲起!

劉楓等人無不心潮澎湃。

但看霍峻,堂堂九尺男兒,即於在得到銀勳,接過佩劍,以面向下方看著的百姓時,差點哭了出來。

當日他不顧父兄阻攔,與名醫張機一同入蜀,後以投奔平南將軍劉釜,當時心多有迷茫之感。而現在,短短不過一年時間,曾只在家鄉,平定過縣城荊蠻之亂的他,已然站在高臺,成為手握數千精兵之將領。

然,即是初至,不以之卑鄙,平南將軍以之為重任!於他之親切關懷,如父兄;於他之信任勉勵,即是比親人還盛。

霍峻是個懇勞做事,不常道言之人,他心有千言萬語,以行感激之話,最終只面向劉釜。做一重重的軍禮,一切盡在不言中。

當看向功勳臺下方,人潮湧動時,霍峻目閃淚花,忽生興嘆,即是今次回鄉,他霍峻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阿翁!阿母!阿兄!

汝等言吾年幼不知事,而今吾已長成!

即於劉君手下一將,將來自追隨劉君,建不世之功!”

緊鄰處,之前患有輕微耳聰,先得以至於的杜微,作為任安弟子,劉釜師兄,今得受劉釜所贈之勳牌和佩劍,即是他年過三旬,加上為人豁達,家世不菲,於財物多有看輕,但心神亦難免觸動。

當日於成都時,先生任安相告鼓勵之話語,猶在耳畔,他手持勳牌佩劍,望著湧動人群,不免浮現年邁的先生面孔。

在劉楓等下往後,劉淇、馬躍、韓當、霍侗,孟曾,陳煢,以為德陽鄉黨之列,此六人,便是在歲末加入後,於地方平定,官寺建立,夷寨維護,地方戶籍管理,後輔助泠苞等進行鄉卒徵召訓練,於各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現當下,除劉淇前次為劉釜所勸,以領會無令,獨當一面外。

馬躍當下為夜郎縣令;韓當為別部司馬,守邪龍,管理地方道路基建事務;霍侗則守溫宛,聯合新上任的安夷令劉吉,輔助左棟,維護好糧道和移民之道;孟曾為人誠實可靠,本身出自德陽大族,則是在前數日剛剛被提拔為博安令,在未來一年,乃至於數年內,將於劉釜暫以任命的建寧太守杜瓊手下,好生擴寬管理好博南古道,並有負責連線哀牢茫茫叢林大山,維護好西南商路之責;陳煢則是在半月前,因之前於邛都辦事牢靠,行維穩夷寨有功,為暫待越嶲太守張機,舉為郡府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