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狂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嗚呼!這就是所謂之南中之地?太平安康之治?
吾嘗聞平南將軍,善待百姓,行休養生息之策,與民以利,授予田畝,輕徭役,薄賦稅。
但吾等今日之所見,如何?誆人乎?
其以百姓行勞役,修道路、建農舍,何以見之寬厚,只見繁忙。
於戰亂之下,百姓苦;於平安之地,百姓苦。
此所為大漢之悲也!”
當下許都雖有劉釜等人升遷訊息傳來,但天使未至,加上訊息傳播緩慢,故於私底下,如百姓之間,依舊將劉釜稱作平南將軍。
楊為正與妻子感嘆遷移之後,眾人或將迎來美好生活,忽聽身側傳來一個很不合時宜的聲音。
跟隨著眾人,一起轉頭看去,說過之青年,不過十七八的模樣,五官端正,身高七尺七寸左右。
便是行途勞累,一身儒袍仍穿的一絲不苟,頭戴絲巾,下巴剛剛冒出淺淺鬍鬚,讓之平添了幾分滄桑。配合著年紀,另有之悲哀之色,多有些滑稽。
可無人笑話,緣由在於目中之所見,其人之所言,看去至少為實情。
在為官吏說服入蜀之時,那些吏者可是明確告知,南中之所,以為平南將軍所安,各地歸復,移民之屬者,可得田畝,除一年四季之一月統計勞作外,餘者時間,並無勞役加成。
即如賦稅之事,言之南中之於官寺,一年之內,不會徵收賦稅,如糧食種物、包括食糧之用,官寺皆有補助。
方才楊為等移民之屬,見眼前修道之工民,另有旁邊勞作之農人,未有特別觀察注意。以為前者屬於按時勞役之眾,多以為本分也。
而在青年之言後,再行看之,無不有了新之發現。無論工民、農人,全都大汗淋漓,但無人“敢”歇息,身上衣物破舊,沾有灰塵,可見做工久矣。
即便他們這群萬戶之大隊,途徑此地,也無人駐足觀看。這於楊為等人再三觀察看去,就彷彿這群為“官寺徵召”之勞工,敢怒不敢言,擔心受罰一般!
舉目認真望去,如此“悲慘”之模樣,比交州之於生活更添貧苦。難道說,遷他們入南中之官吏,背信棄義,惡意許諾,只為騙民入蜀,以期勞作?
可想到平南將軍劉釜於天下之大名,尤其一月之前,從荊州之地傳來,其人更受天子信賴,以為漢之宗室身份……難道真的說,其為有名無實之輩?
像楊為等人,於實際上,除了感念南中政策之好,行以遷民外,還有不少人,包括許多大戶人家,多念及市井傳頌的劉釜大名,才隨行投奔。
但今之所見,真如青年所言乎?
很多人還不相信,平南將軍劉釜會摒棄名義,南中官寺會欺騙百姓。但現實就在眼前,青年就在耳畔。
很快,此中事就引得了眾人之議論,許多人揹著行囊甚至直接停下,打算往回走。同行兵士,小吏,想要大聲解釋勸告,可人聲嘈雜,無濟於事。
這邊之響動,很快引起了周圍勞作之人注意,很多人停下手中活計,趕來問詢。
楊為同妻子也停了下來,臉上帶著茫然無措,難道從兄之言為假?以為官寺之逼迫?
他之耳側又傳來聲音。
便是方才之青年,就站在楊為不遠處的田畝之畔,一塊石頭上,注視著一名白髮蒼蒼、年有六旬之老者,拿著扁擔走來,不斷搖頭嘆息道:“悲哉!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