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承於夷軍,後形制於奮勇軍,現適用於漢軍於南中諸部的軍紀之制約,外加漢軍內部的優良作風習慣。

故而,便是到往滇池接受獎賞的軍吏、軍將、軍士之屬,越加增多,卻絲毫未有亂生。

至六月二十七,離勳將尚有一日時,早先一月收到訊息的各路將帥和士卒,基本歸來。

按照名冊,此番劉釜將於滇池城內高臺,當眾獎賞之平南中將士之眾,有五百三十九人。而此次全軍獲戰功將士人數達七千一百九十九人,陣亡將士緬勳人數達五千六百六十一人(含中途招募各夷、加入之德陽軍、安夷軍之屬),普通參與將士之獎屬一萬零八百八十八人。

同時,以杜瓊、杜微、張機等治理安穩地方勞苦者,以許汲、鄧賢、徐復、文童等於南中叛亂時,原堅守信念,敢於拼搏之官吏,共計一百二十四人,以行嘉獎。

隨著嘉獎日期越來越近,便僅剩一天時,隨處而望,能看到滇池地方郡府,旁側之將軍府宅院,甚是忙碌,隨時可見進進出出的吏者。

至於往來之將,也沒有清閒。

於平南將軍劉釜召集之際,數日來,正於“軍武堂”統一組織學習軍法相關策略,授課者,正是劉釜當下的左膀右臂,泠苞、法正二人。

軍武堂,以為當下劉釜於六月中,在滇池正式設立的軍事培訓機構。

自今歲六月起,於半歲間,將由各部推舉優秀軍吏,於滇池進行軍謀軍法軍策等多理論系統化知識學習。

另於軍武堂實訓課中,課業達標者,可受劉釜親自簽發之“結業書”,為漢軍之內儲備之將才。

借今次各部將到來之際,劉釜先使法正、泠苞二人主持,以各部將為試驗,進行首次謀策講解。

於此之下,以《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等先人兵書為藍本,結合當下實際,於課程討論中,透過今次時機,在眾將同意謀劃下,以實戰經驗為導向,形成獨屬於本部將士的兵事教育之策。

遂,於將軍府不遠之地的軍武堂之地,每日都能聽到軍將之間,因軍事策謀引發的爭論之聲。

為受邀軍將之列,邛人青年,當下以為一部假軍司馬的勤勞赫然在列。

作為一名躋身於劉釜帳下、土生土長的夷人屬中層部將,他與整個軍武堂中其他漢將,包括同屬漢人範疇的孟將相比,有些特殊。

但見軍武堂之內,並無人輕視於之,因之於大漢書冊中一些言語難以理解,便如劉楓那般暴躁漢子,還專門於課後為之做專門講解,這讓勤勞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孟獲、孟琰同樣于軍武堂的課程中,感受到了家般溫暖。漢將之間,並未將他們這群降將當做外人,用將軍府司馬泠苞的話說,一入平南將軍門下者,皆為兄弟之將,無貴賤之分。

隨即於數日之內,學習的軍事知識,即讓孟獲等初學者,皆有這麼一種感嘆“原來作戰還有這麼多毛毛道道”“噫!還可以這麼打!”

其中,最讓其人感受貼切的,乃是軍武堂諸將,於平南將軍之意下,毫無保留的教導軍法軍策之謀。

此中之於胸襟,足使人印象深刻,即是相互討論中,也加深各部將之關係。很多之前於各謀策有隔閡者,也於此番爭論下,達成軍事性共識,冰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