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之妃嬪郭氏,字女王,人又稱之“郭女王”。

郭氏少即秀慧,與父母失散,寄身在銅鞮侯家。自入得曹丕東宮後,頗受曹丕寵愛。

便是而今曹丕為曹魏新君,若非內憂外患, 早立郭氏為後。

郭氏的溫言細語,讓曹丕心中一暖,他接過湯水,小口就飲後,這才感覺到肚中飢餓。

一邊喝著湯,曹丕一邊將今日發生及所聞之事,告知了郭氏,後輕嘆道:“吾於大魏危亡之際, 臨危受命於天。前有先帝之囑託,現有魏之百姓官吏之期盼,誰知劉營之部,穿插左右,以四面包圍冀、幽、青、兗之地。

正此時,此四州之所,軍事難以自顧,又有公孫氏,孫氏來犯,各地歸降者無數。

吾欲匡扶魏氏,完成先帝未盡之事業,以期天下一統。

然情形至此,司馬懿、陳群之屬,皆無餘力。

荀攸與大將軍難以阻劉營主力,其已至魏郡。

鄴城震撼,百姓逃離者無數, 按此勢頭,所謂兵敗如山倒,或不日將兵臨鄴都。

朝中有人建議,吾當行遣都之舉,往安平一帶而去。

可若鄴都失了,還有何意義?

吾有死守之心,可念及先帝遺命,又不願兵士百姓因此受累,可當如何?”

郭氏一直在旁服侍,聞聽此言,自曉身邊的曹魏天子,心中苦悶之深,艱難之大。

數年來,她還是頭一次遇到丈夫曹丕如此模樣。

見曹丕手中湯碗的湯水不覺間空了,她雙手接過,遞給後方侍從,然後跪坐在曹丕下側案,望了眼案几上堆積的滿滿當當之奏書,且多為請辭之書。

郭氏不顧尊貴之身,將雙袖挽起, 於旁研墨, 道:“正如陛下所言, 陛下之所念者,乃屬大魏百姓,另有無數心懷魏氏的忠義之士。再有先帝託付,如何使之失望?

陛下悲催,獨坐於室內,應知於前線,無數將士,為護衛鄴都而浴血奮鬥,無數官吏為安穩人心,而奔走地方……如此頹勢,便可對得起先帝之意哉?

劉營之部,即於先帝也難以阻擋,妾身於宮中亦有聞市井傳言,天不亡劉漢,遂以天意如此,人力而難阻,才有劉益州崛起之勢,此非先帝,亦非陛下之過也!

妾身又則聞,身處其地,則處其事。

時至於今日,大魏雖有敗退,但陛下一日為魏天子,當為大魏而盡人事,以聽天命。

便是後人說起,魏有敗,但陛下亦是仁義聖明之主。

朝中之於奏事,妾身不知,但願為陛下研墨……”

曹丕本是頹廢喪氣苦惱至極,郭氏之言,將他帶回了現實。

他自幼聰慧,文采斐然,便是行為處事,亦各有原則,才弄得司馬懿等人相隨。

待跳出局外之後,曹丕心情一振。

“是吾臨亂失了方寸,卿之言,讓吾豁然開朗!”

數日後,於景然、張松等人努力下,便是於兩軍仍在激戰,而曹魏接連大敗,魏將曹真、夏侯惇更是接連中伏,深受重傷,又有將領馮成、馬嵬之投,且見劉釜大部人馬,距離魏國國都越來越近,鄴城之內,事關向劉營投降之聲,更加廣大。

但使人敬佩的是,年少的魏帝曹丕,仍然處於鄴都皇宮之內,每日不辭勞苦,加班加點的處置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