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遼東之公孫氏,江東之孫氏,順大勢而行,各做歸附,無論是情願,還是不情願,都已依附在他的手下。

於之攜天下大勢,完成天下一統之際,任何企圖阻止之人,都不過螳臂當車而已。

這是他劉釜之自信,也是劉營眾將,往天下征戰以來,無數勝利與失敗的積累下,於大軍戰力之自信,更是因益、交、荊數州之地,人心所歸之自信……

昔日的少年,站在大桑樹下,於德陽老家,立下了鴻鵠之志,勢必匡扶這漢室天下。

待而今,距離目標越來越近時,除了少許喜悅外,還有沉甸甸的責任。

這是國家之責任,亦是民族之責任。

曹丕站在曹操的床榻前,揹負著重重的盔甲,也感受到了無以言明的巨大責任。

他額頭有汗珠滾落,面對父親之問,語氣雖說虛弱,但覺有千斤之重,而之雙眸,早就朦朧。

“乃翁所述,汝可盡聽明白?”

曹操側頭,等著那雙有些發白的眼珠,一字一頓的問道。

“兒明白!

無論將來是成是敗,兒一定會竭力儲存家族,儲存與大人征戰之將領家眷,但不會再讓之失望!”

曹操緩緩閉上眼,消瘦的臉上, 難得露出一絲笑:“善!

可還記得當年,乃翁攜汝與子建,滅呂布,後居東海,作的一首詩乎?”

“兒記得!”曹丕強忍著眼淚沒有留下來。

“再給乃翁誦讀一遍!”

曹操試探著深處右手,曹丕忙上前緊握,道:“兒這便為大人誦!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四年,二月初九。

前大漢丞相,曹魏建立者,軍事家,詩人,曹操逝世於蕩陰五峰山。

就在當夜間,劉釜軍分五路進攻蕩陰,拿得真茫,小杜等四處戰略要地,並拿得蕩陰城,曹軍連夜護送曹操遺體潰退,駐守之優勢全無。只需劉釜一聲令下,便可圍殲前方曹軍,進入魏郡腹地。

但至次日天明,曹操病逝訊息正式傳出後,劉釜當即下令,全軍暫停進攻。

同時間,以妻兄景然為使者,出使鄴城,弔唁曹操。

&nbsp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