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滅曹(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江東去浪淘金,多少風流人物?
可能無人會相信,在短短數十年間,曾經馳騁風雲的英雄,或消失於歷史長河,或於遲暮間,英姿不復。
這是時代的腳印,有的人終究只會成為陪襯罷了。
也就在劉釜準備出蜀,率益州後援力量,於河內親自發起滅曹之戰,身負重任的蔣琬,東出蜀地,到往荊州,打算前往江東,面見吳候孫權時,遙遠的西北邊陲,大將鄧賢剛剛平定了胡羌叛亂。
數年耕耘下,胡羌於涼州多地的勢力,大有瓦解之勢,由此標誌著,曹營內部想要藉此讓涼州,劉釜屬後方生亂的目標,遭到瓦解。
數年來,興教化,安民生,做實事……
無論是遷移此的中原漢人,還是來此遷出安定的胡羌,只要學習漢字,接受官府管理,亦能參加科考,亦為大漢之百姓。
這般平等相待,這般州郡之令下,才是胡羌內部瓦解的重要之因。
羌人看的很明白,實實在在的好處,遠比空口所言嗎,更能使人信服。在南中這個大的“試驗區”,劉釜也正是以他超越時代的智慧,證明於律法基石下,南中蠻族同大漢官府融合的可行性,胡羌依然如此。
就拿鄧賢這次用來平叛的大軍而言,其中超越半數,都是羌軍。而羌軍的選拔,還有思想教育,也早就向益州看齊,箇中的認可與忠誠度,自然不需懷疑。
涼州的羌軍們,忠誠於劉釜,已不單單是為了保護他們在武威等多郡地的生存之地而戰,於大義上,更將為守護大漢這個龐大而悠久的國度而戰。
剷除曹賊,恢復漢室,在十月中,劉釜以益州牧,漢之宗室身份,第四次發出“除曹令”,已成為包含羌軍在內的廣泛共識。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初七,當劉釜趕著嚴寒,再以諸葛亮作為留守,其親率五萬大軍到達街亭時,重新整合涼州大軍,以為劉釜統帥的鄧賢部,亦到達了街亭。
數路集結大軍中,羌軍有近七千之眾,以騎兵為主,也是這些年來,涼州軍事府按照成都命令,訓練的主要儲備騎兵力量。
賨人大軍則有一千,但這一千之眾,全屬於勇武之輩,時下劉釜親衛軍中的賨衛,更多處於此,像賨人出身的大將程虎,而今已經是潼關守將,也是劉釜手下,八帥三十六虎將之一。
南中各寨聯軍,則是佔了劉釜親率大部的近四成人馬。
其他的,還有領命到來的交州軍,益州預備役部……
站在高高的山巒處,往山下望去,十一月的街亭,旗幟招展,軍營連綿幾十裡,運輸糧草的後勤人馬,連綿看不到盡頭。
在到達街亭當日,劉釜便身著亮麗的盔甲,接見了各方將領,並讓軍事參謀部,將戰情做了分析。
這次向曹操發起大規模進攻,可以說是出乎曹營預料。
因為在兩月前,劉釜手下,如法正、閻行、甘寧、趙雲等各路人馬,才剛剛進行了增兵。
而劉釜親征的訊息,傳到曹營內部,曹操甚至反應不過來。這些年,以流民建造起來的大道,更是為劉釜大軍投送,提供了巨大便捷與運力。
這一切,亦更是將曹營打了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