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密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鑠今歲三十五歲,表字彥才,乃是沛國譙縣。他身個不算高大,只有七尺三寸,人長得也很削弱,旁人看去,似乎一股風都能刮到一樣。
在他旁邊坐著的吳質,相對就要高大儒雅一些,其留著長髯,很是引人矚目。作為兗州士人,吳質早年就有聞名。
多年前,當時的大司空曹操,一道“招賢令”下發天下,朱鑠與吳質,一前一後,親往鄴城拜會曹操。
自此,先入將軍府,再入丞相府,今便是魏王府重吏。
也是在這期間,二人各以博學之姿,得到了公子曹丕的厚待。
除了此間二人外,司馬懿、陳群之眾,也是與曹丕極為交好,是故這四人間,亦被旁人視作曹丕一系。
特別是曹操長子曹昂於幷州戰事中陣亡後,曹家內部的派系鬥爭,即以顯露出來。
這裡面,最受曹營官吏將領重視的,無外乎三人,一為曹丕,二為曹植,三為曹彰。其中,曹丕乃是當之無愧的嫡長子,加上處事不凡,類曹操,又多得之誇讚,故私下跟隨人最多。
而以曹操於諸子之爭,暫無節制,也間接導致了風氣之長。
像朱鑠和吳質,這次特來拜見,就是同曹營未來的繼承權有關。
朝廷局面,近兩年來,變化劇烈,伴隨著朝堂之洗牌,以魏王曹操的鐵血手段,朝中官吏中,放眼看去,已盡為“曹氏臣子”。
當下之敗,還有個別的忠於天子劉協者,反覆跳橫,但從大局上講,也如司馬懿所思,長痛不如短痛,朝廷之內,漢室既然名存實亡,不如真正的改之。這樣對於曹營內部之統轄,人心之振奮,更為有利。
真正忠事於曹營,忠事於曹操者,何嘗沒有這等覺悟?
誰又不希望封侯拜將?
真正切實利益面前,一些人的信念自會動搖。何況,立場和所處的陣營,也就決定了該怎麼走下去。
“季重,看來世子正在接見他人,汝且猜猜,會是誰乎?”
朱鑠性情平時有些急躁,但今日卻是一反常態,顯得很是安靜,處在客舍間,還不時的那些清茶,默默品味一番。
這茶水的味道,他非常熟悉,當是益州傳來的。朝廷內有官吏,早兩年言之,當以禁止蜀繡和蜀茶,以防資敵。
衣食住行,作為人之於常情事,誰又會在乎呢?
這也多虧白日,吳質與之相會時,所言之事,讓朱鑠的心思一下開啟。
吳質注意著吏舍內閃爍的燈火,默默計算著侍者進去彙報的時間,他隨之側過頭,看向火光下,朱鑠那被照得有些紅潤的臉:“今前線之變化,後方之混亂,世子聰慧,定也看出其中問題……還有機遇之事。
能讓世子如此相談,引為信任者,唯有仲達也!”
司馬懿的才幹,吳質非常欣賞,所以,說道此事時,只是帶著淡淡感慨。
司馬懿比之出名早,在朝廷之內,可不單單得世子所愛。最早,那可是得魏王親自所召,以此入仕。方一踏入官場,便為司空府重要官職,可比他和朱鑠強多了!
朱鑠聞此,多少有些吃味,但很快將心情掩藏下來,道:“看來仲達,多半也是為吾等所念之事而來!
也好,皆為世子處事,當得共同商議才是!”
吳質默默沒有說話,但在客舍外,傳來幾道零散的腳步後,他與朱鑠對視一樣,又迅速錯開,即起身而立。
來迎者,正是曹丕本人。
在之身後,司馬懿緊緊相隨,望向朱、吳二人時,臉上帶著淡然、從容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