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到臨頭,也是鄴城早先預料到的最壞結果,早收曹操密信的陳群,當然沒有與城陪葬之想法。

但在從北側城郭突圍路上,陳群回望背後冒著濃煙的許都城,難免想到投敵之程昂、陳末等將,心底有種說不出的情緒。

冷靜過後,由親將之背叛,聯絡到荊州軍這次目標之明確,進展之順利,尤以許都之失,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變化,陳群這位博學多智之士,也難免對許都,對朝廷之將來,對曹操欲復天下之志,產生了動搖。

他不由得想到“命運”二字……

莫非,於漢室沒落、曹操把持朝政之諸事上,大漢列祖列宗真是看不下去了,讓劉釜這個漢宗室脫穎而出,以至於今日成就如此?他陳群也看錯人乎?

在前方部從的廝殺開路聲中,陳群握緊手中長劍,看向一側緊隨的魏諷,心事重重外,又添著幾分悲憤之色,道:“子京,汝道這許都,吾等還能取回來?難道朝廷基業,或將毀壞於吾等之手乎?

以許都之失,吾等又如何面對天子?”

雖然在數刻鐘前,於官署外,陳群放出了豪言,但也是為了穩定人心所用。

而見魏諷自出城以來,一直牢牢相隨,且於守城之戰中,依令協調,任勞任怨。陳群則是沒有懷疑魏諷,會以投降甘寧。

若是魏諷想要降敵,也不會與多日前,即建議他加強許都各城控制,便是在數刻鐘前的集結部眾間,協助頗多。

自然,也不排除魏諷有其他想法,畢竟守將陳末,同魏諷私交不錯,關乎此事,眾人多知。

私事之外,於朝事中,前番孔融、荀彧等人之死,像魏諷,包括他陳群都有上書,提出政論,遂而並不使人懷疑。

陳群忽出此言,更多的是想抒發心中悲切。

其之因勞累而充滿血絲的雙眼,在道完後,緊緊盯著魏諷。

魏諷忙碌數日,亦未休眠。於許都協助陳群守城平叛,自身還受了傷,便是灰頭灰臉。

耳邊陳群的話語,讓魏諷堅毅之臉色,沒有多大變化。

他接過陳群之所問,道:“諷嘗聽聞一言,謀事於人哉,成事在天也!

吾等以為漢室之臣,受天子與魏王信賴,便於守衛許都,於天下間,只求恪守職責,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足矣!

許都今日之失,即已難以挽回,魏王以陳公主導潁川戰事,故所當以從長計議才是!”

陳群隨即將目光從魏諷臉上移開,若沒有記錯,魏諷此言,正是當年益州牧劉釜為安慰於關中戰中,是時有些失利的益州軍所言。

沒想到,此中言語,終是傳遍天下,為許多人引為名唱。

陳群端正馬上坐姿,要往前方衝殺的兵士,道:“善!軍情已經傳出,吾等還是先突圍撤退,一如子京所論,容後再戰取!”

且看陳群為親衛嚴密保護,向前方戰團開啟的空隙,直插而去,魏諷則是轉頭,與陳群一般,最後望了眼熟悉的許都城,然後握緊韁繩,跟隨而上。

其人心中則嘆:這一別,不知何時是歸年?也許,待再歸許都,大漢已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