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遵丞相之命!”

……

夏風炙熱。

就算從涼州吹來的西北風,也無力緩解,炎熱下的天氣。

霍峻站在潼關之上,俯視遠方連綿的營寨,眉色間,盡是思襯。

不得不承認,曹營兵士戰力勇猛,兩年來的戰事下,若非有潼關這個阻敵要塞,只怕關中早就淪陷。若非關中援軍及時趕來,只怕為曹軍強攻下,潼關內外,難以形成有效聯動,早已丟失。

潼關且於今日,尚能守得住,也絕非是他霍峻指揮得當,更多來源於益州援軍同關中軍的全力配合,以鮮血,鑄成了這座雄關。

而為守住這裡,短短兩年時間,已有一萬多的兵士,於此埋骨,更有無數兵士負傷。

目光望向北側,幷州戰場上,傷亡人數,更是以數倍計算。

以地區局面嚴峻下,無論是成都,還是鄴城,都不願各自後退一步,誰先退一步,失去的將是北方大勢,更有人心士氣。

曹操想要藉此拿下整個北方,以積累數年之力,益州牧劉釜,又豈沒有藉此戰事,將曹營內部實力消耗一空,引得曹營內部先亂?

許都、鄴城陸續傳來的訊息,實已證明,成都之目的,已是初次達成。潼關外之多處要地,雖被曹軍佔領,幷州大部,雖被曹軍所奪,但是,潼關依舊在,幷州之多處重地,依舊握在吳懿等大將手中。

從年前準備的全方位反擊作戰中,更有多次大捷,不僅消磨了曹軍軍力,另有消磨了曹軍士氣。

包含潼關之外,馬岱多次領騎兵外出偷襲,也殺得曹營駐地,混亂之態,此起彼伏。

據聞因此事,曹軍前線領軍大將,多人受到責罰。

而以今下,又是荀攸親自掛帥,接替其中人選,以奪潼關。

上一次,荀攸在潼關、華陰一帶,遭遇重創,非人之因,而因運勢不妥,天助益州軍。

這一次,再面對荀攸,就算是霍峻亦難免憂心。

人之於名,樹之於影也。

荀攸這次親自受到鄴城壓力,會如何拿取,這是一個問題,也是潼關一線本方人馬,是否需要調整攻守策略的問題。

不僅如此,益州援軍,近三萬之眾,而今兵駐長安,何時會開啟局面,以成都準確來信,向鄴城正式發起繳文,以迎得對幷州曹軍勢力的又一次進攻,也是霍峻遲遲等待之事。

這邊正打算從關城上巡視完,忽見兵士匆忙來報,長安駐軍動了。

未用到半日時間,法正從華陰,將一份詳細的戰事安排,送來了潼關。

待收到軍令後,霍峻和馬岱分頭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