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冬至(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軍退守,但以大雪封山,物資難以順利運送,徒增不少變數。
此外,自曹軍大敗後,曹營內部,官吏將領之屬, 因內憂外患,其中紛亂,方剛開始也!
吾部之於堅守戰果外,及時打探軍報,做好來年,配合孝直,攻於雒陽,再繞道北征幽州, 從兩方向,合圍冀州,便以將來,得戰豫州。
於此事上,吾等尚需共同努力才是!”
龐統還沒出言,一側的吳懿即以陣前主將身份,做了總結髮言,也是直接回復了袁尚之問。
本方大軍之內,見前番數次大勝,就是曹營大將,如夏侯惇等人,也不得不後撤,躲避鋒芒,故不少人生了傲慢之心。
袁尚或無意,但時下舍內將領眾多,他吳懿必須給眾將以明確答案,做好冬季練兵, 以及春季備戰。
吳懿這般想法, 早同龐統、法正等益州主幹有過商議, 這次袁尚問起,趁著冬至之時,再做肯定。
聽聞吳懿之言,又有龐統等人頷首,袁尚等人,心中皆是一定。
當下曹營內部情況,即如吳懿所言,並不安穩,想必今歲的冬至,曹操定然不好過。
等待開年時,因兵事失利,外有內部叛亂,曹營之中的混亂,大機率會繼續持續,並行擴大。
比如曾作為袁氏大本營的冀州,入冬以來,已經有不少士族,開始暗自聯合,向袁尚來信,更重要的是想背後的劉釜去信, 以示歸附之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反曹匡漢的大旗之下,待見曹營危亡勢態,必然會有更多人做出確定。
但相比較而言,掌有許都朝廷大義,又有無數人傑於麾下的曹操,面上依然強大,多年以來,於國淵等人,推行的田制改革,及內政處置下,許都朝廷的綜合實力,仍算強盛。
待大漢兩個分裂的最大規模,軍事集團之鬥爭,全面爆發,最終受苦受難者,非是為雙方都要拉攏的世家、高門大戶,而是最為底層和旁普通的黔首百姓。
劉釜深刻明白這個道理,諸葛亮同樣明白,法正、龐統等走南闖北,於益州,團結在劉釜左右者,同樣明白。
從當年新設安夷縣,以安南中以來,劉釜一直藉助的是為民行事,連線底層百姓,最深切的需求利益,並以利益讓世家聯合。
且看取冀州,便是打敗曹操,贏得豫、幽等地歸附,是重要,更主要的,則是取得地方民心,便於將來之治。
俗語言之,無對比,而無以傷害。
曹操這些年來,于徐、豫、兗等數州之地,實行軍政制度改革,以大漢朝廷正統之名,將此氣象煥然一新,功勞自有之。
但與劉釜執掌益州後相比,連年戰事下,治下百姓,死傷者眾多,只是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少於真實民生意圖。
益州,後於涼、交、並、關中多地治理成果的顯現,尤其成都早提出“以民為本”之核心施政綱要,具體到縣鄉之所,則讓人矚目。
曹營一旦生亂,這般大火,如何撲滅?
吳懿的觀望,並作來年備戰,正是最有利之辦法。
且如幷州大軍營寨內,所議一樣,處於鄴城的曹營中心之地,這個冬至,並不歡慶。
于軍營,到官寺,再到早兩年,興建的曹府之內,都充滿了壓抑之感。
曹操在長子曹昂之病逝,大軍敗退後,受荀攸等人建議,返回鄴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