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袁尚(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釜握著老農的手,與四周人親切交談。
這一幕,不僅是田地裡的百姓,感動無比,一旁的將領,無不興嘆。
跟隨著的議曹小吏,則是奮筆疾書,將劉釜所做所行,全部記錄下來。
隨之,在老農的邀請下,劉釜再往農舍而去,並吃了塊農夫家做的黑兮兮燒餅。忙完這一切,才有時間,與到來的高沛等人會面,短暫相談。
往射姑山路上,高沛趁機介紹了下邊防形勢,以及南匈奴動向。
因西涼之冬季寒冷,劉釜從冀縣一路走來,便一直穿著厚厚的袍鎧,從側面看去,騎在馬上的劉釜,偉岸無比,他揚起馬鞭,一指北境,道:“無論秦漢,涼州之北,自古便是我中國之土。
匈奴遷移所居,便是提供修養之地,以為仁義所在。
而這次,匈奴人還算老實,觀我軍這次大敗曹操,戰力威猛,沒敢再犯北地。
但以匈奴於邊地,少食之下,難免來掠奪普通百姓,卻是北地,還有西涼大部,邊境漫長,難以相阻,而以接下來數年,西涼處於恢復期,不易興戰。
想要讓匈奴這個威脅結束,即如上次孔明來信,當首先讓匈奴安定下來,居有定所,並行吏治。
在此事上,可嘗試同南匈奴溝通,將武威與北地之北,大部分地區,劃為外附之地。
於此地,於南匈奴接洽下,可設立官寺,而以畜牧、農事技術相助,再有匈奴部卒歸附,自可漸漸安置。
將來便是有西域外族來犯,或可立單獨之匈奴兵,而以抵擋,衛我大漢江山!”
劉釜所指示,劉杉,還有現在負責共同守衛本地安寧的高沛等將,於兩側馬上,紛紛應聲。
在關乎匈奴問題上,一直是大漢的數百年朝政議題。
這些年來,南匈奴雖歸附於袁氏,但根本上的隱患,依舊沒有解除。
劉釜這次單獨論起,除了想要解決西涼長久存在的危機,亦是想試驗著吸納匈奴,進而將北方遼闊之地,納入涼州範圍內,發展畜牧業,在穩定匈奴,為之兌換錢貨外,藉此良好的資源,解決軍隊的伙食等問題。
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些年來,南中,蜀郡等絕大部分山河湖泊,都興辦起了規模養殖,在保障民生之外,為提生兵士伙食,進而提生兵士單兵戰鬥力,給予了極大作用。
要有勁,必須有肉。
在這方面,劉釜非常大方。
遂於蜀內每半年的正常徵兵中,很多普通家庭,多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欲吃肉,入軍營”。
而以伙食最好、裝備最佳,作戰最勇,戰績最多的青衣軍,一直是蜀地男兒,這數年來,爭相加入的益州主力大軍之一。
回往射姑山大營,百里之路,大部人馬,走走停停。
當真正到達大營時,已經是日暮了。
早得聞劉釜到來,此地新兵已然主動列隊歡迎。
無數的火把下,更是將整個射姑山大營,照射的亮入白晝。
劉釜下馬後,並未迅速回往帳內。
而是來到兵士面前,態度親切,同兵士聊天,問之家庭、年紀、營中訓練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