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吾中內部,揚州數郡發生之事,無論大小,總能傳入交州軍將耳中。

此非一時,而是長時。

三年前,會稽剛生亂,但看吾等交戰未定之時,交州軍不惜損失,增援來戰,終使得吾等所得廬陵,大幅被奪,將軍終不得不決心和談。

一年前,將軍行周密事,決心趁荊南為劉備來平,混亂之時,以前鋒大部,進駐桂陽、零陵。

誰能曉得呂岱大軍忽然推進,正巧堵住吾部必經糧草要道之上。

……

此間種種,足以表明,吾揚州之內,早生投效交州,或言投效劉季安之眾。

吾等一舉一動,多處於之視線監視,本屬於被動。”

見孫權眉頭緊皺一起,張了張嘴,復又閉上雙唇,魯肅憂色毫不掩飾,繼續道:“此中暴露問題,正是交州於吾等內部之聯絡,吾方內部之短板。

持續之於數年,遲遲不得緩之,更難斬斷,非將軍之過,誠乃揚州地方大族間,複雜混亂,難以為繼。

府君當是聽過‘青衣衛’,按益州傳來訊息,此正為劉季安諜報所事,此中人選更是處於各地各職,難以發現。

劉季安本人,今歲能贏得關涼大局,便是甘寧之荊州軍將,能在南陽大破徐晃,肅來看之,當是青衣衛刺探情報,提供看不到的助力。

相比較而言,將軍於交、荊所探,但以結好世家所傳,不但訊息滯後,更難有用急報,此亦為吾方短板。”

魯肅對於益州和交州,面向江東的情報刺探諸事,實際早兩年,就有同孫策相談,孫權作為參與人,亦知內中困擾。

可惜青衣衛神出鬼沒,內部聯絡很難抓住,便是疑似之屬,也很難找到證據。因為青衣衛所依賴之屬,除了江東一些世家大族,乃是最廣大的黎民百姓。

益州牧,安南將軍劉釜,於四散訊息下,加上現實仁行,於江東普通民間,亦得人心。入青衣衛之屬,讓魯肅本人特別感慨之處,全懷“匡扶漢室,安定黎民”之心,引為綱領。

基層民眾引為基石下,這就是小流匯聚之江河,如何不能讓人憂之?

魯肅此時舊事重提,又恰在這個時間節點,孫權很快聯絡起來,想到了箇中關鍵。

他心中思緒萬千,對魯肅嘆道:“子敬今日與眾將所言,莫不是料定,吾部作戰方案,這兩日當會送入敵將呂岱手中。”

魯肅搖了搖頭:“非府君所言未來兩日,怕是現在,吾部計劃,已經擺在了敵將案頭。

此中諸事,所暴露出,正是揚州人心不定。

待將軍平九江,而拿江夏,連線桂陽,當先肅清內部,下重手,而收人心!方能治揚州!”

綜合考慮揚州士族壟斷,為孫氏霸業,借這次機會,魯肅當時推心置腹,一次性將憂患告知於孫權,相當於,再為孫策勸諫一番。

孫權,同兄長孫策,皆出於吳氏,為同胞親兄弟,兩人之關係,非常親厚。

吳氏生子四人,除孫策,孫權,還有孫翊、孫匡。

除此四同胞親兄弟,另有庶弟孫朗。江東人稱之為“孫氏五郎”,各處要職,為孫策能安揚州的重要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