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易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琮心底原本有些抗拒,但於茫然無措下,為蔡瑁語言蠱惑。
加上四周兵士,在蔡瑁眼神示意下,將之扶上戰馬,進退兩難下,終是跟著蔡瑁所領之部,往城門處突圍而去。
守東門的大將,早片刻得蔡瑁傳信,是以不再堅守,大開城門,所領兩千人,並行向黑夜中殺去。
一刻鐘後,荊州牧府宅。
“報!襄陽城東已得,蔡瑁與劉琦往荊北逃去,張將軍率大部人馬,正以追擊。
從南郡方向返回的張允部,有往蔡瑁部靠攏之勢,鄧縣令魏延,正以阻擊!”
劉琦披麻戴孝,正在偏舍同劉先、蒯越等已投效州府重員,討論荊州接下來治理,以及對劉琮、蔡瑁等叛亂、投曹之人的處置問題。
扈從突然闖入,高聲通報。
蔡瑁攜劉琮,見勢不妙,竟聚攏城東之部,而成功往城外逃走,顯然是想逃離襄陽,以路線看,是投向許都?!
劉琦等人聽到後,閃過一絲意外。
沒想到蔡瑁這麼果斷的背叛荊州,連士人風度都不要了。至於劉琮,只怕是蔡瑁握在手中的籌碼,且可藉此大義,助許都將來進攻荊州。
“為張將軍去信,務必阻撓住蔡瑁,並救出吾阿弟!”劉琦向進來的扈從安排道。
隨之,他看向劉先等人,接著深深一禮道:“吾父方病逝,蔡瑁連同張允,假傳吾父之命,意圖脅迫吾阿弟,弄得荊州亂生,襄陽亂生,更以個人恩怨,想要除掉劉豫州。
此等喪盡天良,無視忠義之事,其人之列,當以誅之。
襄陽亂尚未平定,而以州府遭此劫難,百廢俱興。
劉公,傅公,蒯公,皆屬德高望重之輩,琦以年弱,但以請諸公,能助琦,能先安襄陽!”
別看襄陽城,當下要為劉炤和張繡拿下,荊州不少世家,也在暗地投效劉琦,可來源於蒯氏、傅氏等地方大族,根深蒂固之影響,絕非表面那般簡單。
州郡各地官吏,多含本地士,同有千絲萬縷之關係,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易主,所能改變。
在劉釜暗地支援下,劉琦便是依附於劉釜,共抗曹操,但在內部治理,依舊需要用到荊州本地大族和士人。
劉先、蒯越等人,陸續從案几處起身回禮。
目中對劉琦的表現,皆有讚賞。
同夜間,宜城之戰的詳細軍報,也送到了劉琦案頭。
當時已是夜半,在成功拿下東城後,指揮南陽軍接手襄陽城的劉炤,正巧來到劉琦住處,在祭奠荊州牧劉表罷,於書舍,在劉琦問詢下,打算討論對荊南之處置。
關於劉備部的對策,方才同劉先等人所議,一直沒有商議出所以然。關鍵在於是否借劉備勢弱之時,拿下荊南,爭議很大。
最終以劉先建議,乃是保持局面,當先黃忠、黃祖等人,以州府名義再去令,不主動發起進攻,先以防禦為主。
當然,若是劉備這次真的死於襄陽,以劉備部眾之忠誠,唯戰而已。
這些年來,劉炤為劉琦謀主,又代表著劉釜意思,劉琦遂想傾聽一下劉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