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除備(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聘表字仲業,年近四旬,本是南陽人,忠事於荊州牧劉表。
曾駐守南陽,與張繡一道防備北方曹操,後由劉琦調兵進駐後,他調守襄陽。
在劉表病危期間,他受蔡瑁、蒯越等人委託,與張允一道,防備好襄陽安全。
原豫州牧劉備,自為劉表迎入荊州,得荊南之所,顯出不臣之心,文聘早有見聞。
故以今次,劉備率部到來,蔡瑁讓之於城外,與大將張允所屬之部,左右防範劉備,還有南陽軍,文聘並無覺得不妥,一口應下。
望了眼聽頭頂黑壓壓、遮住月亮星辰的烏雲,感受到凌晨微冷的西風,文聘騎在馬上,面色堅毅,復又轉頭看向身邊不斷走過的兵士,心裡實則充滿了傷感。
兩刻鐘前,大將張允從城內出來,言及荊州牧劉表病逝。
初聽此訊息,文聘感覺整個天都快塌下了。
之後,張允言之,荊州牧劉表病逝之時,最終決心以次子劉琮領荊州牧,並令襄陽駐軍,引得劉備軍與南陽軍混戰,以平定之機,藉此消滅,以安荊州地方。
在荊州牧劉表,讓公子劉琮繼承荊州事業之事上,文聘倒無多少疑問。荊州牧於次子的喜愛,有目共睹,以之為繼承,雖說無視了長幼順序,但以荊州牧性情,如此做來,並不令人意外。
讓文聘難以相信的是,荊州牧病逝前,竟也要藉機滅掉長公子劉琦的南陽軍!
在張允隨後寥寥數句解釋中,文聘才知道,原來長公子劉琦暗投益州牧劉釜,想奪荊州大權,完全歸附於益州。
劉荊州不願,遂行此計,想要一網打盡,並令各郡大軍出發,趁勢安南陽和荊南等多地地方,繼而把軍權收歸於州府。
作為領兵之將,文聘初聽此言,但覺漏洞頗多,也就唸想,乃是劉荊州彌留之際,頭腦不請所致。
而對於借混亂,引得各軍激鬥,文聘還是有信心的,畢竟各軍之間,駐紮之距離並不算遠,相反很近。
隨之,以平亂之機會,滅得南陽軍與劉備軍,那麼於襄陽再無自保的劉備、劉琦,又該如何處置,當是州府來煩惱了。
此外,大將張允明確言之,劉荊州之事不得外傳,甚至連二公子劉琮被選為繼承人之事,也不得外傳,用張允又一解釋,言談防止打草驚蛇,城外大將之中,唯有他文聘可知。
文聘當下為將,他自覺守好本職即可,亦無太多計較。
“向右翼下令,快速前進,截斷南陽軍後退之路,左翼輔助好張將軍部,以兵圍劉備軍……”
看到傳令兵舉著火把到來,文聘握緊手中長矛,望著遠方閃著火光的營帳,沉聲安排道。
他身下的馬匹,似乎也感覺到了空氣中的緊張氣氛,隱隱顯得有些暴躁。
相隔三里路,劉備軍營地。
關羽手持寶刀,看著遠方不斷靠近的火龍,心情非常不佳。
主公劉備昨天白日,入城而未歸,今天凌晨,天未破曉,南陽軍先是後撤,襄陽本地駐地又從東、南兩個方向推進。
一切反常之下,那一定是因為有了鉅變。
關羽第一時間想到的,則是城內劉表病逝了!
可以劉表病逝,城門緊閉,主公劉備未出,關羽卻不敢輕舉妄動。
若是這麼一撤,劉備和張飛等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