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群英(第2/2頁)
章節報錯
“備早聞周郎大名,今得見也!”劉備出言道,語氣中有種讓人說不出的感覺。
周瑜見劉備如此寬厚仁愛,心嘆劉備“不負名望”,當即回禮道:“劉使君過獎,劉使君于徐州,汝南,九江,行善義於人,瑜早想得見,一直尋不到機會!”
當看到魯肅時,劉備註意到其人體貌魁偉,和身邊的部將張飛有的一比。
“足下就是魯子敬!果然是驍勇之士!”
魯肅這些時日來,一直與周瑜一道,跟隨孫策奔波,面上曬黑不少,嘴唇略有上火乾裂,忙抱拳道:“勞劉使君之贊,肅不過一莽夫爾!”
張飛聞劉備言魯肅驍勇,瞬間將目光轉了過來,握緊了手中長矛,有種蠢蠢欲試之態。二十日前,東城為之部所迫,袁術敗退。後孫策部將率部到達東城城下,後行退回堂邑。張飛事後得知,當日領兵之將,就是魯肅。
今次相見,因上次未能短兵交接,張飛的莽氣隨之激起。
但看旁側主公劉備攜手孫策上馬,他才冷冷哼一聲,然後跟了上去。
這一場景,恰好被周瑜看見,周瑜接過侍從牽來的馬,於魯肅身畔笑道:“前次子敬汝識破張益德之埋伏,其人現在多半還懷恨在心。但不曉子敬與之對上,勝算幾何?”
魯肅卻是無所謂的笑了笑:“公瑾可是莫要笑話吾了,張益德之武力,於東城一戰,斬殺袁公路手下大將朱晦,大家有目共睹,即是吾與之單對單,亦難勝也!
可戰場之上,不單靠個人勇武。若是領兵於戰,吾又何懼?”
周瑜頷首,壓低聲音道:“子敬所言極是,今時今日,還是先隨將軍,把結盟之事敲定,以後,說不定汝與張翼德還有交鋒。相比於吾等,劉使君其實應該更著急才是……”
當日,劉備迎接孫策一行人於歷陽城內,於黃昏設酒宴款待。
宴後,孫策一行人返回驛舍,劉備留徐庶等人於舍內。
且確實如周瑜所料,相比於孫策,劉備更為急迫。
曹軍不好水戰,更別說當下多河流的江淮之地,而孫策當下有太史慈等名將在手,廣陵失利,劉備一直懷疑是孫策接受謀士計策,實行的“引曹”之計。待將曹操引入廣陵,借江東本地河運便利,拖住曹操北方大軍,相當於打擊曹操,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而曹操乃是梟雄,可不是什麼愣頭青,現在於南下攻取江都有心意,但只要遇挫發現問題,定然會改變方向。到時候,他劉備於汝南之部,定然會面臨巨大壓力。甚至曹操會聯合孫權,許以重利,打擊他劉備也說不準。
現今,他接受徐庶建議,率先於孫權結盟,是以想穩住現有地盤,以備戰曹軍時,防止孫策從背後偷襲。
於舍內,問詢了徐庶對明日正是盟約簽訂事宜之準備,劉備感懷拉著徐庶的手道:“這些時日,全賴元直奔波!”
徐庶搖頭道:“主公心繫漢室,為抗曹賊,庶之所為,微不足道。
卻是不曉關將軍於廬江如何了?若是會盟達成,廬江剩餘之地,以面對劉勳,以盟約之意,主公與孫將軍,當是各憑本事取之!”
劉備對關羽還是很有信心的,聞言,他低聲道:“劉勳不願降吾,已是強弩之末,雲長親率六千兵士,當能取之。吾所憂者,正是汝陰……”
談及此,劉備一嘆,即是與孫策的同盟達成,汝南的曹軍壓力如何解決?誰又能助之?
難道最後還是要退居壽春,借大江險阻,仿袁術之舉而守之嗎?
看到劉備皺眉的樣子,徐庶出言道:“主公不用太過憂心,曹操勢力不斷變大,袁本初豈願如此?待結盟事畢,庶不才,願往袁營一趟!”
徐庶的話語,讓劉備豁然開朗,他握緊徐庶雙手,道:“元直解吾憂也!屆時吾使憲和與汝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