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將軍大業有成,正缺少的是人才。但於敗退、奄奄一息的袁公路以收留,正好可以凝聚江淮士人之心,以為重情重義之輩。

對於袁術舊部,若是其人反抗,自可滅之。若是歸順,亦可收留,將來或為將軍和大將軍所用!”

孫權聽完,目光一動,望向舍內其餘二人,決斷道:“子衡之言,正合吾意,就這麼辦!

但同時,於劉勳、張羨、劉表之部,當加強防守,小心其人偷襲吾彭澤。”

一日後,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孫策的信件同樣送來了彭澤。其人的建議,和呂範所言相差無幾。

現在,曹操攻陷徐州後,以大將夏侯惇為前鋒,先駐守高郵。也就在袁術被劉備部逼走皖縣前後,夏侯惇偷襲孫策部將,順利奪得廣陵,使得孫曹之間的間隙,直接暴露出來。

拿下廣陵只是意外之喜,誰曉得當時孫策於此兵力正是空虛時。

而曹操的目標,顯然不止如此。其人於後方淮陰集結重兵,據說在加緊造船,以期在於吳郡的孫策以打擊的同時,拿下為劉備奪取的汝南大部及九江郡。

即是荀攸言之太過急迫,當先穩定好後方,且本部人馬不好水戰,恐吃大虧,但曹操在可見的勝利下,這一次沒有采納。

於此背景下,劉備以徐庶為使,往駐守在江乘的孫策,以期談判結盟。

建安三年,正月二十五。

就在袁術於彭城的第六日,藥石無效,不幸逝世,享年四十有三。

隨即,袁術之弟袁胤接受了孫權的建議,扶之靈柩,且帶著袁術家眷,往吳郡以避禍亂。

袁術死亡的訊息,以彭城為中心,向南北擴散,人者心境不一。大多數人皆是無感,畢竟袁術於江淮之地割據時,驕奢淫逸,橫徵暴斂,普通百姓間,人人唾棄之。去歲之稱帝,更是眾叛親離,成了過街老鼠。

正月二十八,袁術身亡後第三日。

劉備與孫策,一方皆袁術稱帝的機遇順利崛起,佔有九江、汝陰這等肥沃之土,另一方則是趁機奪取江東大部……同有遠大目標的二人,面對大敵曹操,正式於歷陽會面,以行結盟抗曹之舉。

人又稱之為“歷陽會盟”。

歷陽當下屬於劉備所佔有,與之隔水相望的石城,則是孫策所有。

且說劉備和孫策,非是第一次見面。當年袁術割據江淮,孫堅陣亡,孫策守孝後,率部以投於袁術。劉備那時尚守衛于徐州,便是在拜訪袁術時,見過孫策一面。

那一次,二人只是點頭之交,劉備且不知道當時處在袁術身邊的小將,正是孫策。

而這一次,當年的無名小將,亦是與之平起平坐,不免有些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