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徐復左手之畔,雙眼皮,留著長鬚,天庭飽滿,年近三十,目光平視,認真傾聽者,正是表字喚作“子貢”,於漢陽紮根近三年的行商。

其人姓名叫齊買,實際是多年前,受劉釜大義感懷,而後加入招攬夷部、後以建設安夷的諸多遊俠兒中一員。

這些年來,齊買奉命在朱提、漢陽一帶走商。除了作為暗地裡的安夷官商,以為官寺供應錢貨外,齊買還有一個身份,乃是蜀地青衣衛中一員,另有描繪泛益州之地地圖,並打聽情報,適時配合上吏行動之責。

青衣衛自當年為“滇池四友”中鄭向率人往洛陽而去,宣佈正式成立後,這些年來,經過不斷發展,以行商為依託,已經發展有兩百餘人。

兩百人,是以為核心,現今已遍足益州、荊州、交州、關中、冀州之天下諸州,行業涉及各行各業,他們可能是某個食肆的庖廚,也可能是路邊的乞丐,還有可能是官寺的小吏……

以此為根基,乃是龐大的外圍人員,為行事和打聽情報之用。

而青衣衛的主要宗旨,即是“振興漢室,恢復天下、行以大義,忠於明君”,共計十六個字為目標。

振興漢室,乃是首位。當今漢室衰微,群雄割據作戰,自是要恢復漢室正統,以穩固山河。

而恢復天下,更準確的講,不如說是以民為本,幫助黔首百姓恢復生活生產,讓天下人能有享受太平生活之機會。

行以大義,則事關青衣衛成員個人品性,當以義字當頭,除為上一條之補充外,還當保持青衣衛之機密。

最後一條,忠於明君,這是青衣衛成員自己加的。此中“明君”,正是大漢宗室之後,為國為民、開闢安夷這等百姓安居樂業之地,以孝義、忠信仁愛揚名天下的前安夷令長劉釜。

《左傳·成公二年》載曰:大夫為政,猶以眾克,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

故,明君於漢人平常理解之內,如左傳之屬,是為英明君主。但於青衣衛而言,此中“明君”,乃是帶領青衣衛實現“興漢室”目標的英明之主,以喚作“明君”。

能加入青衣衛者,皆為講求忠義,志同道合之人。

每個人,由外圍成員,轉換為正式青衣衛有兩年考察期限。且在成為青衣衛後,才會知曉明君是誰,並視明君真實身份為最高機密之事。

青衣衛內部結構,在數年發展之後,內部趨向嚴密,猶如先秦之墨家,明君則相當於“鉅子”。

內中有主吏、次吏、普通青衣衛之分。青衣衛主吏一般主管一州或是數州事物,次吏主管一郡之地。普通青衣衛,只有立下大功,在經過主吏考核,才會升遷。

南中地廣人稀,加上商貿不發達,一郡之地,多隻有一到兩名青衣衛正式成員。

而如齊買,就是一人主管朱提和漢陽兩地事宜。前番漢軍法正部,得以迅速強攻拿下朱提,齊買讓人提供的地圖及朱提防守佈局等情報,起了關鍵作用。

之所以供給漢軍情報,自然是收到了益州青衣衛主吏孫安信件。而且,漢軍法正部,同屬劉釜部下,齊買等人又怎會不知曉?

今次於漢陽,鑑於漢陽之地,內中之複雜,他不惜暴露身份,以聯絡徐復等人,正是想再相助漢軍一臂之力。

為此,他早半月,就買通了駐守城上的一路夷帥,並向法正通訊,互相約定,還讓三十多位漢軍更換行裝,趁著閉城之前,偷偷潛伏進來。其中還包含一名為法正遣來進行指揮的漢將。其人名叫馬增,於漢軍內,可是管理兩部人馬這也使得齊買信心大增。即是在十多日前,聯絡上的徐復,得曉馬增身份,亦感受到了漢軍取漢陽之決心。

今次漢軍到來,漢陽從主將蔣肆往下,無不將注意力集中到來之戰上,反而放鬆了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