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庇護(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因天災人禍,那些身死者,又代表著多少家庭?
他呂岱若無人救助,今時今日,又會在何方?
堂堂八尺男兒,呂岱竟默默的抹了把眼淚,語氣有些哽咽,更帶著義憤填膺道:“劉君明鑑,岱南下之間,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累累白骨,不見盡頭。
生民者,存著無幾!
此,是為吾大漢乎?
那個太祖高皇帝亡秦滅楚、得堯運之大漢?
那個為世祖光武皇帝平定動亂,再爾中興之大漢?”
劉釜聽聞,內心的起伏亦然。
《後漢書》載:初平四年,(曹操)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三國志》載: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luo)。
即連在戰場上,顯得殘暴的曹操,見黎民百姓之苦,亦難掩梟雄之心,做詩《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現在同樣陷入混戰之中的南方,戰爭、饑荒、瘟疫,幾乎陷入了惡性迴圈,生民殆盡,十室九空。
東漢末之時,即從去歲建安元年開始,未來之十年,可以預料的是,還會死很多人,按照《三國志》做注那般,全大漢的人數,要銳減六成!
那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人兒郎……
最後的事實,當然要比呂岱今之南下看的更為殘酷。
且於呂岱的悲憤之語下,劉釜的眼眶同樣紅了。
欲帶其冠,必承其重。
既然生在這個時代,他即便比不過仁義道德標杆的劉備劉玄德,也該向之看起才是。
今後若是佔有更多的地盤,就該有更多的時代責任,去救更多的人。
劉釜緩慢來到呂岱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嘆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百姓俱歡顏!
我欲以定公、明祖,另有我族兄為主,於南海郡為根基,謀取四郡之地,庇護南下流民,使更多人少受離亂之苦,少存亡之疼,定公可願乎?”
呂岱目中本是憂傷,聞言喜極而泣,火速起身向劉釜一揖及地,道:“左君言劉君心懷天下黎民,乃是仁主,使之接受流民安置,果如此也……
岱亦深知百姓不易,今受劉君之命,自然願也!且待南下百姓,謝劉君救助之恩。”
劉釜將呂岱扶起,目中含淚:“今我漢室衰微,百姓如此,是大漢所欠也!
我為漢宗室,自當彌補,以慰先祖,定公無需大禮。”